Top

今年的流感疫苗到底打不打?10个你最关心的问题 一次说清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时间:2025-09-22 15:42:09 编辑:曹家旬 作者: 版权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

Q接种流感疫苗有必要吗?

答:流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浑身酸疼无力、怕冷;多伴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如流鼻涕和干咳。流感也可能引起腹泻和呕吐。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流感相对于普通感冒来讲,体温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全身症状更重,并发症和病死率也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死亡。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最为有效的措施。

Q为什么接种疫苗是抵御流感的最有效的手段?

答: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抗生素不能预防或治疗流感,一些抗病毒药也只能部分缓解症状。患流感后的处理方法多是卧床休息、服用退烧药、大量喝水等对症治疗。而流感疫苗自问世以来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及人群接种,证实其对各年龄段人群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可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及流行。

Q什么人最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呢?

答:包括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和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染给高危人群的人员。

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

1)6-59 月龄婴幼儿;

2)60岁以上人群;

3)患有慢性肺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病或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的成人和儿童;

4)有免疫抑制状况的成人和儿童,包括因服用药物或HIV 感染而导致的免疫抑制;

5)长期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成人和儿童(如认知障碍、脊髓损伤、癫痫,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等),以致危及其呼吸功能、或不能正常处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因患此病而增加异物吸入肺内的风险,或不能自我照顾的人;

6)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6 月~18 岁);

7)长期居住在敬老院、疗养院和其他慢性疾病护理机构的人员;

8)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

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染给高危人群的人员:

1)敬老院、疗养院和其他慢性疾病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2)≤59 月龄婴幼儿、≥60 岁老人、其他流感高危人员的家庭成员,及照看、护理他们的人员,特别是照看

3)医疗卫生保健人员。

Q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能接种流感疫苗吗??

答:如果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目前病情控制较好,而且没有其他接种禁忌,是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的。

Q接种流感疫苗后,什么时候可以产生抗体?

答: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Q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吗?

答:流感疫苗在全球已使用数十年,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最常见反应是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或低热、乏力,通常1-2天内可自行缓解。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Q接种流感疫苗之后,会再得流感吗?

答:研究表明,70—95%的流感接种者会得到保护,不会再患流感。假如在流感流行季节中,病毒株改变了,疫苗可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会有一定的感染流感的风险。但是这种情况较少发生。

Q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答:以下人群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1) 对疫苗中所含成分过敏者,包括辅料、甲醛、Triton X-100等;

2) 其他严重过敏体质者;

3) 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

4)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5) 各类疾病的重症患者慎用;

6) 急性发热、急性感染,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待病愈后接种;

7) 除上述现象外,凡健康状况不适者、禁忌证不易掌握者慎用;

8) 不同种类不同厂家的疫苗,说明书中列举的接种禁忌可能有不同,具体应参见疫苗说明书。

Q接种流感疫苗要注意哪些事情?

答:

接种前:

★ 了解流感疫苗的禁忌证;

★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慎用流感疫苗的人群,就要到接种门诊向医生进行咨询,让医生帮您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 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

★ 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了解接种门诊的分布地点,就近接种。

接种时:

★ 避免空腹接种;

★ 向门诊医生索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

★ 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

接种后:

★ 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

★ 接种后一天内注意观察体征;

★ 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可以就近到医院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Q北京市哪些人群可以享受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优惠政策?

答:主要有两类人群可以享受免费接种:

一、具有本市居民身份证/社保卡,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所有在校的中小学校学生,包括所有中小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以及来京就读的外地、外籍儿童。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