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丰京新旺村制骨作坊遗址考古新收获 西周时期骨制品为“贵族专用”

综合新闻 西安日报 2025-09-26 06:30:34
A1 A2 A3

  本报讯(记者 张潇)“西周时期的制骨手工业确实非常发达,骨制品非常精美,是‘贵族专用’。2025年,我们多学科协同研究了西周时期制骨手工业,进一步明确该遗址范围、面积、生产模式等问题,同时为丰镐遗址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付仲杨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付仲杨研究的新旺村制骨作坊遗址,位于西周都城遗址——丰京遗址南部新旺村西南。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开始对新旺村西南制骨作坊遗址进行发掘,共发现灰坑22座,其中西周时期灰坑19座,汉代、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灰坑各1座;墓葬8座,其中西周墓葬3座。出土大量西周时期骨料、鹿角料和陶片等,骨角器有骨笄、骨匕、骨针、骨签、角镞、角刀等。

  “古代女子成年及笄,要用发簪来盘起头发,只有贵族女子才能用骨笄,有些上面装饰有绿松石等,很精美。”付仲杨给记者展示了一只精美的发簪,看上去温润精致。

  付仲杨表示,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骨制品“不值钱”,这是很大的误区,新、旧石器时代的骨制品是生产工具,但西周时期骨制品用于礼仪和装饰。“制作原料有讲究,有马骨、牛骨、鹿角等,比如制作骨笄,只有牛和马肢干骨能用,制作要求和工艺标准都很高。”付仲杨说。

  制骨是一个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其生产流程很烦琐,从选材、锯割、削锉到磨光、雕嵌,已形成完整的工序概念。

  此次考古初步确定制骨作坊的年代大约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结合钻探和以往发掘资料,遗址最大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约400米,最大面积不超过16万平方米。其产品主要为骨笄,同时生产骨匕、骨针、骨签、角镞、鹿角刀等生活用具或武器。考古专家推测,骨签很可能用作“牙签”。

  多数与制骨相关的西周遗迹中,均出土有生产骨笄的裁切等环节留存下来的骨料、废料等,这就表明,遗址应由若干个独立的生产单元组成,每个生产单元能够完成相对完整的一系列生产内容。制作骨器的原料多未经过处理,并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废料。

  付仲杨表示,新旺村制骨作坊遗址2025年度的发掘所获得的资料为深入研究西周时期制骨生产流程、生产模式、组织管理,以及丰京制骨作坊遗址区内的功能区划和丰镐遗址的聚落布局,乃至西周都城研究、手工业研究和社会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32届杨凌农高会定于10月25日至29日举办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