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10-08 15:31:09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 156 项重点工程之一的陕西电子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已走过 70 年历程。长岭老产品陈列馆以“以史增信,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创新永远在路上” 为主题,利用工厂 1955 年建设的 7# 厂房(化学库)修建而成。
老产品陈列馆占地面积 2509 平方米,建筑面积 432 平方米,突出“传承创新,启迪未来”的思想内涵,具有广泛历史代表性,见证了几代长岭人的光荣与梦想。馆内陈列的老产品,虽不再生产,却是鲜亮的历史符号,凝结着长岭人的智慧和汗水,既代表长岭的过去,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新建该陈列馆,旨在展现长岭人热爱祖国、建设长岭的家国情怀。公司希望通过弘扬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创新信念,以更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和高效的执行力,促进企业在“快速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振兴长岭、再创辉煌。
长岭老产品陈列馆:见证“军转民”的突围与生长
踏入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的老产品陈列馆,仿佛踏入一条时光隧道 —— 从锃亮的军用电台元件,到带着时代印记的收音机、电唱机,再到风靡一时的冰箱、彩电…… 这些静静陈列的 “老物件”,正是长岭从“高新装备骨干” 向“民品先锋”突围的生动注脚。
高新装备底色里的民品萌芽
长岭的“根”,深扎在高新装备领域。作为“一五”重点工程,它曾为国防事业贡献过精密的电子设备与技术。而陈列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收音机、电唱机,则是长岭 “军转民” 的首批探索者。
一台“长岭牌”台式收音机,外壳是复古的木质纹理,看着着实有些笨重,但调频段的刻度清晰可见。讲解员介绍,它的核心电路设计,借鉴了高新装备通讯设备的信号接收与抗干扰技术,让收音效果在当时的民用市场里堪称 “一绝”;旁边的电唱机,金属唱臂与唱盘的精密咬合,也延续了高新装备生产对“精度”的严苛要求。这些早期民品,像是从高新装备“母体” 里萌发出的新芽,试探着民用市场的需求,也为后来的转型积累着技术与经验。
“大树底下好乘凉”:冰箱撬开民品市场
陈列馆的核心展区,一排大小不一、生产年代不同的“长岭 — 阿里斯顿” 冰箱格外醒目。它不仅是一件展品,更是长岭“军转民”突围的“标志性武器”。
摆放在第一位的“长岭 — 阿里斯顿”是从一位百岁老职工家里收集而来的还在使用的。
上世纪 80 年代,国内家电市场方兴未艾,长岭敏锐捕捉到冰箱的巨大潜力。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长岭打出了“技术 + 营销”的组合拳:一方面,依托高新装备积累的制冷技术与精密制造能力,确保冰箱的制冷效率、保鲜效果远超同类产品;另一方面,喊出了朗朗上口的“大树底下好乘凉”—— 既暗合“长岭(大树)”的品牌联想,又生动传递出“冰箱带来清凉舒适”的产品价值。
这句 slogan 迅速走红,配合过硬的产品品质,长岭冰箱一举打开市场,成为千家万户厨房里的“常客”。陈列馆里,冰箱旁张贴的老广告、销售数据海报,以及消费者来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冰箱的认可),都在诉说着:正是这台冰箱,让长岭真正在民品领域站稳了脚跟,完成了“军转民”的关键一跃。
多元民品矩阵:从“单点突破”到“全面生长”
冰箱的成功,为长岭的 “民品版图” 打开了新的空间。在陈列馆里,彩电、热水器、空调、电风扇等展品依次排开,勾勒出长岭转型后的多元布局:长岭彩电,延续了高新装备显示技术的优势,画面色彩与稳定性在当时备受好评;长岭热水器,借助高新装备热交换技术,实现了高效加热与安全防护的平衡;长岭空调,更是将制冷技术从“小空间(冰箱” 拓展到“大空间(居室)”,成为家庭与办公场所的 “清凉担当”。
这些民品,如同从“冰箱”这棵“大树”上生发的枝叶,让长岭的“民品森林”愈发繁茂。它们不仅见证了长岭“军转民”从“单点突破”到“全面生长”的历程,更印证了高新装备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的巨大潜力。
陈列馆外的回响:突围之后的长远生长
走出陈列馆,那些老产品的 “温度” 仍在心头萦绕。长岭的 “军转民” 突围,不仅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找到了新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更用“高新装备品质 + 民用创新”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转型样本。
如今,长岭虽已在多元领域开枝散叶,但陈列馆里的这些“老物件”,始终在无声诉说:正是当年敢闯敢试的“突围”,才让企业拥有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长远生长力。而这段历程,也成为中国工业“军转民”浪潮中,一段值得铭记的生动缩影。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