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六成妈妈因哺乳不便减少外出?多方协作才能撑起保护伞

来源:澎湃网 时间:2025-10-13 15:02:41 编辑:唐港 作者: 版权声明

  为什么哺乳期的妈妈不愿意出门?没有能帮孩子换尿布的地方、无法找到一个私密的环境为孩子哺乳、母婴室无法使用……这些原因都是阻挡母亲尤其是哺乳期的母亲出门的原因,但要是再多听一下妈妈们的心声,便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你想象的更加多样化。

  据新浪图数室2025年发布的数据,相比庞大的新生儿数量,我国育婴室配置还存在显著缺口。例如重庆平均每704个婴幼儿才拥有一间母婴室(根据当地统计局出生人口数据算)。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母婴室调研组对上海母婴室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高达94.8%的受访者偏向非常有必要改善现有母婴室。

  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与养育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母婴室,到底怎么了?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与儿少卫生教研室教授蒋泓持续多年关注哺乳期妈妈外出面临的“尴尬”问题,强调持续加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倡不断完善建设、管理和维护的细节工作,为哺乳期妈妈创造更有力、更有爱的社会支持环境,摆脱“哺乳期不敢出门”的担忧,在公共空间从容出行。

  实际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母婴室问题的关注早已有之。2016年11月,国家卫健委联合9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要求公共场所配置母婴设施,2018年《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细化母婴室配置要求,涵盖面积、设施等具体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母婴室”这一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相比较之前,目前公共场所独立母婴室的建设率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母婴室本身的设计、设施配备、管理等细节会牵涉到很多不同的部门和方面,因此在实施中的确会遇到各种困难,总体而言,母婴室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建造时间越新的公共场所母婴室往往会比存量建筑改造的母婴室给人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妇幼卫生政策与服务模式方面深耕多年的蒋泓如此说道。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跟进母婴室建设的专家学者之一,蒋泓对于全国母婴室,尤其是上海母婴室建设方面有着深刻的洞察。她表示,就目前来看,母婴室的发展情况日趋良好,尤其是新建的商场,及部分机场和医院,“从建设最初就将母婴室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之一列入了设计规划,或者投入了充分的资源,因此无论是从环境、空间布局,还是配备设施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比如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母婴室等,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优质母婴室代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9年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 60.2%的母亲曾因为在公众场所哺乳不便而减少了外出。这一情况并未完全解决。

  “如果母婴设施不完备,这会让很多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减少带孩子出门。”蒋泓表示,就目前来看,部分公共场所的母婴室确实存在着隐私保护欠佳、卫生条件较差、便利性不足、设施设备维护及更新不及时等情况,但她也表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公共场所的运营方、管理方之外,设施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方、母婴室的使用者等,都需要行动起来,帮助母婴室保持良好的使用情况。以母亲在哺乳时常需要使用的哺乳椅为例,“有扶手、靠背的座椅能够帮助缓解母亲在亲喂时的身体疲劳与疼痛。”蒋泓说。此外,尿布台的安全带是否功能完好、尿布台使用之后的清洁问题等,都会影响母婴室体验。“这不仅是公共场所的运营方的问题,也需要每一个母婴室的使用者能够做到推己及人,爱护设施、维护好环境。”

  “对于很多母婴室的使用者来说,干净、卫生、安全,能为哺乳者提供良好的隐私保护、能给孩童提供必要的照护、能够有一些温/热水给到家长和孩子使用……不用盲目追求‘高大上’,满足这些诉求就很体贴。”蒋泓透露,目前,上海市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各类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评估,通过向各主管机构反馈问题不断推进和完善母婴室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家长们可以看到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使用者需求的母婴室在各地开花。”

  在国家大力鼓励生育、积极促进母乳喂养的政策背景下,母婴室的建设与完善,正是让政策从 “纸面” 落到 “实处” 的关键细节之一。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政策的温度与母亲的需求,让更多家庭敢生育、愿养育,让母乳喂养不再因 “出门难” 而被迫中断。而这座桥梁的搭建,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乃至每一位使用者,都是这座桥梁的建设者,只有多方协力,才能真正让母婴室成为城市文明中最温暖的注脚。



来源:澎湃网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