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10-14 07:40:43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西安市红会医院开设的马拉松专病门诊
距离西安马拉松赛开赛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古城西安的跑步热潮已提前升温。无论是初次挑战的新手跑者,还是力求PB(个人最佳成绩)的资深跑友,都在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开设有专门的马拉松门诊,这个全市唯一的马拉松门诊到底是看啥的?跑友出现什么问题需要去看诊?10月13日,记者专程探访该门诊,对话医院运动医学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张亮,揭开马拉松门诊的“健康守护密码”。
科学评估把好“参赛资格关”
“最近每天都有跑友就诊,既有赛前出现膝盖疼痛的新手,也有带着旧伤想调整状态的老跑友。”作为运动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张亮深知马拉松对身体的考验,在比赛赛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引发潜在损伤。“很多人觉得马拉松损伤是‘意外’,其实80%以上的损伤都源于赛前准备不足、训练不当或康复缺失,这正是我们开设马拉松门诊的原因。”
被问及马拉松门诊到底看什么病,张亮说,“马拉松门诊是小门诊大内涵!从适不适合跑马拉松,到如何跑好马拉松,再到出现了运动损伤怎么办,都是门诊的诊疗范围。”
张亮进一步解释,马拉松门诊的核心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评估跑者是否适合跑马拉松。想参赛的人可以到门诊做个简单评估,一方面看心肺功能能不能耐受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另一方面评估整个运动系统是否适配,比如有些人平时只跑三四百米,或者只是周末偶尔运动,突然要承受马拉松的强度,身体可能难以耐受。”这也是门诊最基础的服务,通过科学评估把好“参赛资格关”,避免跑者因身体条件不匹配而引发健康风险。
评估的同时,医生也会进行科普指导。“我们会教跑友如何科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功能,逐步达到跑马拉松的水平。同时也会普及预防知识,比如跑步时要保持良好跑姿,注意各种事项,避免因为冲刺等不当动作引发肌肉系统问题。”张亮强调,很多损伤的根源在于错误的运动习惯,比如落地过重、步幅过大等,通过专业指导纠正这些问题,能大幅降低损伤风险。甚至门诊还会给出装备选择建议,“跑鞋选不对,再科学的训练也白搭。”张亮举例说,扁平足跑者适合稳定支撑型跑鞋,高足弓跑者则需要缓震型款式,而磨损严重的旧跑鞋会失去减震功能,极易引发足底筋膜炎。
精准诊疗遏制损伤发展
门诊的第二项核心工作就是对训练中已出现不适的跑友,进行精准诊疗,快速遏制损伤发展。张亮介绍,马拉松常见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损伤如肌肉拉伤、脚踝扭伤,需遵循“RICE原则”紧急处理,立即休息避免二次伤害,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控制出血,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慢性损伤如跟腱炎、髂胫束综合征,则需要结合物理治疗与药物干预,冲击波治疗能有效松解粘连组织,配合外用药物缓解炎症。
比如,32岁的跑友王先生最近因突然增加训练量,出现了典型的髌股关节综合征,膝盖在屈伸时伴有明显弹响。“这种情况在新手中很常见,他们往往忽视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突然把周跑量从30公里增加到60公里,膝关节瞬间承受过大压力。”通过检查发现,王先生存在臀部肌肉力量不足的问题,导致跑步时过度依赖膝关节发力。张亮为他制定了靠墙静蹲、臀桥等针对性训练,配合冲击波治疗松解紧张肌肉,仅三天症状就明显缓解。
赛后康复同样很重要
赛后康复是很多跑友容易忽视的环节,也是马拉松门诊的第三个服务重点。
张亮解释,马拉松赛后身体处于高度疲劳状态,肌肉微损伤、乳酸堆积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容易转化为慢性问题。马拉松门诊针对赛后恢复也制定了治疗方案:赛后24小时内以冷敷和轻度活动为主,通过慢走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立即静止导致的肌肉僵硬;24小时至72小时可进行热敷、按摩,配合筋膜刀治疗松解深层肌肉;72小时后则根据恢复情况制定力量恢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很多跑友赛后第二天就停练静养,这是错误的。”张亮强调,科学的主动恢复比完全休息更有效。
在门诊现场,记者遇到了正在进行赛前评估的跑友李女士,她报名了本次西马的半程项目,近期赛前训练中出现了小腿肌肉痉挛的问题。“之前去普通门诊,医生只让我休息,没说清楚具体原因。”李女士说,在马拉松门诊,医生不仅通过肌电图排除了神经问题,还发现她存在电解质补充不规律的问题。“医生教我训练中补充运动饮料,还制定了小腿拉伸计划。”像李女士这样的案例近期每天都在马拉松门诊发生,张亮表示,普通门诊侧重“治病”,马拉松门诊更侧重“治跑友的病”,会结合运动特点给出针对性方案。
采访结束时,记者遇到一位资深跑友正拿着刚出炉的评估报告感慨:“以前受伤了只能瞎琢磨,现在有了专门的门诊,跑起来心里踏实多了。”张亮告诉记者,随着马拉松运动的普及,运动损伤的专业化诊疗需求日益增长,门诊还开设了线上咨询服务,能够为更多跑友提供远程指导。“我们的目标不是阻止跑友奔跑,而是让他们跑得更远、更稳、更安全。”
文/图 首席记者 马相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