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记者从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24年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西安加快推进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优化多元出行与货运物流体系,城市交通出行规模全面恢复,综合实力与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筑牢交通根基。
综合立体交通扩容落地
2024年,西安对外交通与城市轨道建设多点突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T5航站楼、GTC通过行业验收,北二跑道投运;西安东站及枢纽工程建设用地交付率达83%,西延、西十、西康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兵马俑专用线、包茂高速曲江至太乙宫段等多条高速建成通车,绕城高速等扩能改造项目加快前期准备。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地铁8号(环)线、10号线(北跨先行工程)及5号线、6号线延伸段相继开通,线网运营总长度增至403公里,较上年增加92公里,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提升了城市综合能级。
精细化治理缓解道路拥堵
截至2024年底,西安机动车保有量达573.52万辆,连续3年增速超9%,其中新能源车达64.47万辆、增速53.6%,摩托车有73.22万辆、增速20.2%。中心城区个体机动化出行比例升至27.9%,增长0.8%,对道路运行与停车供给形成挑战。
为应对这一情况,西安持续推进道路建设与微改造,通过可变车道、智能信控等智慧措施,实现路网车速运行稳步提升,其中二环路以内区域运行效率改善明显,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多元出行织密网络 稳控通勤效率
《报告》显示,2024年,西安多元接驳出行体系不断完善。高新云巴与轨道线网设3座接驳站,开通首日客流量达2.7万人次;“捷巴士”服务面积累计达到23.5平方公里,涵盖77个产业园(写字楼)与18个住宅区,日均运送2000余人次;“社区巴士”服务243个社区,218条定制公交累计运送乘客超100万人次。
同时,共享单车企业在地铁口等重点路段高峰时段专人运维,保障接驳秩序。全年全市平均通勤距离9.1公里、平均通勤时间39.6分钟,虽较2023年略有增加,通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持。
货运物流稳增拓新 强链赋能产业发展
2024年,西安对外货物运输量达30552.40万吨,同比增长2.7%。“四枢纽一基地”货物吞吐量1.35亿吨,物流业务总收入1626.36亿元,聚集企业2.5万余家;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4985列,核心指标居全国第一;空港货邮吞吐量增长9.3%,签约招商项目81个,物流强链带动产业有力发展。
此外,小件物流业务量增长近五成,全市邮政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32亿件,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5.18亿件,“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智慧交通加速推进 交通环境持续优化
西安组建智慧交通建设技术联盟,以“行政+技术”双驱动,印发《西安市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从新型基建、数据平台、应用场景等六大维度推动落地。
2024年全市交通事故数量减少6.9%,死亡、受伤人数及财产损失大幅降低;大气环境PM2.5降至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道路噪声降至65.3分贝,交通与生态环境实现协同优化。
首席记者 龚伟芳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填补空白 西安科技助力重大航天任务圆满成功 下一篇:致敬无偿献血者!首批“西安市无偿献血荣誉A卡”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