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10-21 17:51:27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经过了6年的努力,西安市蓝田县的婚礼风尚大变样,摒弃了陈规陋习,开创了勤俭节约、简约适度、绿色文明的婚俗新风。
新人许下共建文明家庭誓言
“从今天起,我们将肩负起婚姻的责任,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在陕西省蓝田县辋川镇西河村,新郎小祥和新娘阿丽在婚礼司仪的带领下,郑重许下共建文明家庭的誓言。
随后,新人的父母走上台寄语新人相亲相爱、携手奋斗;书法志愿者现场书写家风家训,新人在上面按下手印,留下珍贵纪念;在赠送宾客的伴手礼上,印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拒绝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等内容。
这对新人选择“蓝田新婚礼”源自3个朋友的推荐。小祥是一名军人,庄重的婚礼符合他的身份,新娘阿丽是外省人,别样的婚礼让她领略到了和、孝、敬等家庭要义,让她对蓝田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纷纷点赞:“这场婚礼简约而不简单,温馨浪漫,文明清新又富有仪式感!”

拒绝扮丑 自己设计“文化婚礼”
家住三里镇青羊庄的朱强,回忆起婚礼至今记忆犹新,他自豪地说自己的婚礼是“蓝田新婚礼”的实验版。
2019年10月26日,朱强与新娘举行婚礼。 朱强家在蓝田婚庆一条街上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对婚庆行业比较了解。当时的婚礼普遍通过给新人及其家长扮丑来营造热闹的气氛。朱强一家人很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于是与婚礼司仪李卫斌商量,怎么才能把婚礼办得既热闹又文明。于是,双方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统,设计出了一套新流程。
“我们下车后,媳妇盖着盖头,我用红绣球牵着她,跨火盆、过马鞍、挑盖头,有一种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热闹,让人觉得特别舒服。”朱强说,按照蓝田的习俗,新人进门时要上香祭祖。同样具有仪式感的还包括戴婚戒环节,新人给父母也准备了一对戒指,弥补他们结婚时没有戒指的遗憾。“我舅舅直接跟司仪说,我表弟结婚就按照这个形式复制。后来我身边有五、六个朋友都选了‘蓝田新婚礼’。”
司仪感受到了职业新起点
2019年,蓝田县民政局联合县委文明办以农村婚嫁喜事为切入口,策划实施“蓝田新婚礼”,在婚礼中巧妙设置送文化、立家训等环节,以彰显文化内涵,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 “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
李卫斌是一名婚礼主持人,初入行时,看到迎亲环节有人把公公婆婆打扮成小丑出门迎接婚车,还要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胡乱扭动,以博得大家一笑。他对婚礼中的扮丑行为、低俗言辞深感难以接受。
李卫斌说:“在‘蓝田新婚礼’之前,我只能在自己主持的婚礼中杜绝上述现象,但改变不了多少现状,感觉很无奈!”
自从2019年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始招募“蓝田新婚礼”志愿者主持人以来,李卫斌欣喜地发现了职业新起点,立即加入志愿者队伍。“‘蓝田新婚礼’的设计要求与我对婚礼的认知高度契合,婚礼不仅可以满足新人在文化层面的要求,还可以承担一定的社会宣传功能。”李卫斌说。
新婚礼在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据了解,蓝田县成立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10多个部门组成,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婚嫁事宜选择新婚礼。此外,组建蓝田新婚礼志愿服务协会,动员婚庆机构及婚礼司仪成为推行新婚礼的志愿者。
婚礼上,立家训环节,由家长把“明礼诚孝”、“诚信为本、谦让为贵”等家风家训牌匾赠送给新人,牌匾由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监制;诵乡约环节,由主持人现场讲述《吕氏乡约》和《蓝田新乡约》,引导邻里乡亲爱国爱乡、与邻为友、互帮互助,摒弃陋习,移风易俗,赋予婚礼文明节俭的内涵。
对于主动采取“蓝田新婚礼”的群众,在“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蓝田好人”等各类创先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评选。对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设高价彩礼的婚礼,由各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进行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的,在村“红黑榜”进行公示曝光,接受群众监督。
此外,蓝田县紧抓新人领证窗口期,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设置“蓝田新婚礼”宣传区,向领证新人发放婚俗改革《倡议书》等,通过精准宣传,倡导婚事新办。抢抓婚姻登记高峰期,在“七夕”“5.20”等年轻人青睐的领证节点,邀请“蓝田新婚礼”志愿者担任颁证员,开展宣传签约活动,现场签订《意向书》和《文明承诺书》,让“蓝田新婚礼”抢占婚庆市场。
2022年,蓝田县被西安市民政局确定为市级婚俗改革试点。经过不断努力,蓝田县就婚嫁礼金、酒席规模、烟酒、菜品档次等提出明确规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让农村远离人情债,充满人情味,倡导勤俭节约、简约适度、绿色文明的婚俗新风。
据了解,蓝田新婚礼推行以来,受到广大青年的普遍欢迎。6年多来,蓝田县全县举办新婚礼千余场,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