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飞霞,陕西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孔绿玉,陕西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赵侠,陕西省林业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范永禄出席,以“聚焦‘提质、兴业、利民’,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目,介绍了有关情况。
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
建成11处秦岭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站点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陕西正在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厚植黄河流域绿色底色。陕西扎实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出台《陕西省“三北”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办法(试行)》,构建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链条管理体系,建成生态云感知系统,开发国土增绿综合管理系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智慧管理平台,运用无人机技术现地勘察核实国土绿化工作进展与成效,及时印发实施《陕西省林业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确保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推动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区域联防联治,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签订《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榆林市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4省(区)5市签署《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切实加强跨省区和区域间合作,共同研究协调重大事项和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2.93万亩,流动沙地即将全面治理,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基本建成,陕蒙宁边界、白于山区、秦岭北麓等区域生态屏障持续稳固。
同时,正在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提升秦岭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实施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储备项目715个,完成造林任务121.06万亩,三年累计落实资金100.48亿元、完成造林任务395.16万亩。积极推动秦岭国家公园设立,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趋于完善,秦岭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结构更加合理,林草碳汇明显增加。省林业局与省公安厅、文旅厅、应急厅、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整治秦岭核心保护区非法穿越行动方案》,结合秦岭实际划分治理区域,细化管控措施,明确部门职责,遏制秦岭非法穿越行为,切实守护秦岭生态系统安全。
另外,陕西正在打好“一管三防”主动仗,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扎实推进林草执法发现问题查处整改,积极推进耕地与林草地空间置换试点,全面完成全省林草湿荒普查工作。建成11处秦岭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站点,加速推进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长安基地和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建设,成功争取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纳入国家林草局建设布局方案。制定实施《2025年陕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完成防治面积226.33万亩。面对自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春季干旱及持续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查巡护,重点时段防火应急队伍前置备勤、靠前驻防,确保林草生态资源安全,全省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到2030年全省半固定沙地将全部固定
实现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全部治理
下一步,在防沙治沙方面,陕西将聚焦沙化土地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等,打好沙化土地全面治理、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渭北旱塬植被恢复“三大标志性战役”。到2030年,全省15.09万亩半固定沙地将全部得到固定,实现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全部治理。
公益林和商品林方面,陕西省公益林和商品林在森林面积中占比分别为77%和23%,公益林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首先,在陕南、关中、陕北选择有代表性的县区开展地方公益林结构调整试点。探索符合陕西省实际的公益林商品林结构和优化技术路线,然后逐步在全省推广。在优化地方公益林时,需充分考虑森林生态区位的重要性、生态状况的脆弱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将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林地纳入公益林范畴。对上述区域以外的集体林地,在保障生态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林权所有者的意愿,有序推进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结构调整。通过地方公益林与商品林的结构调整,可以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激发林业发展活力,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