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艾莉)10月23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广介绍有关情况。
2023年底,西安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省会试点城市。
2024年9月,西安市印发《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6年,构建“4+3+3+6”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西安模式”,包含25项重点任务。“4”是开展“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4个领域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第一个“3”是从“园区、企业、项目”3个层面培育和遴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第二个“3”是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金融政策、碳评纳入环评新机制、碳排放信息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新机制”3项创新政策,“6”是提升“市级层面试点工作机制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编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监测核算、固定污染源排放量全口径核算、协同管理和创新”6个方面的能力。
自2024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西安市大力实施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交通清洁化等根本性、源头性解决方案,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同时,西安市推动4个重点领域协同控制。
能源领域:有序推进电厂部分燃煤机组的关停替代,目前西安热电有限公司4台燃煤机组已关停,大唐灞桥热电厂2台燃煤机组已转为应急备用机组,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2023年的30.2%提升至45%。2024—2025供暖季,全市3.83亿平方米集中供热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
交通运输领域: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垃圾清运车、轻型环卫车辆,全部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新增或更新的物流配送和公务车辆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分别不低于90%和80%。加强新能源汽车公(专)用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工业领域: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2025年1月—8月,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5206.6亿元,同比增长13.4%。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5年1月—8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7.11万辆,同比增长19.9%。大力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产业加快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伏制造基地。
生态环境领域: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源头替代和含喷涂工艺的汽修企业水性面漆替代,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024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4.7%,在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期评估中位列第一。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投运“5+4+1”大型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餐厨垃圾处置场+1座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场),西安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厂3A等级评定率100%的城市。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谨防共享单车“带娃神器”成“伤娃凶器” 西安消防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