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昌马石窟临摹与研究艺术论坛”在西安开幕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10-26 16:03:55 编辑:方正 作者:于震 版权声明

  在2024年以前,提及“昌马石窟”,西安的很多人估计一脸茫然——“啥石窟?”“都有啥?”在哪?“……直到2024年5月,”昌马石窟首次复原性临摹展“在西安举办。

  10月25日,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遗存石窟之一——“昌马石窟“再次进入了西安人的视野。由中国艺文出版社主办,昌马石窟历史文化陈列馆协办的”昌马石窟临摹与研究艺术论坛暨真正的国宝——昌马石窟临摹工作展“在西安开幕。

  玉门,位于嘉峪关以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自古就有“丝路重镇”之称。而昌马石窟就矗立在玉门市以南70公里昌马绿洲的戈壁滩上,学术界称之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昌马石窟始建于北朝时期,距今约1400多年,历经唐、五代、西夏历代修葺,也是疏勒河流域唯一坐落于干流的石窟。历史记载昌马曾有石窟24座之多。昌马石窟于2019年录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昌马石窟以及昌马石窟所在的昌马镇,历史文化悠久且环境独特。

  该论坛聚焦石窟文化临摹与艺术研究,邀请国内高校、学术机构与相关学者分享石窟临摹研究实践经验、学术发现以及探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与规划的专业学术性综合论坛。邀请来自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敦煌研究院、西安工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诸位专家与学者,共同就丝绸之路石窟文化研究、昌马石窟临摹与新发现以及昌马文旅发展新思路展开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为昌马石窟以及昌马镇深入发掘阐释丝绸之路石窟寺文化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以及思想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并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带来新的机遇。

  在现场,记者看到,和论坛同步开幕的还有主题为《真正的国宝—昌马故事》的展览。展览涵盖昌马石窟复原窟陈列,以及由中国艺文出版社副社长刘庆杨主持的昌马石窟历史首次复原性临摹工作组三期工作展,展陈包括临摹作品在内的艺术作品及复原性临摹内容。本次展览也是昌马石窟艺术分享性展览展陈的西安站,部分相关内容首次走出甘肃进行展出,具有重要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意义。

  另据了解,论坛之后,部分有关高校及相关单位与昌马镇政府就昌马临摹研究考察基地共建签署了意向书,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现有资料缺失的中小石窟寺进行体系化文化研究以及绘画临摹艺术资料化整理,打开新的路径。

  “发掘历史,守护文物,已经成为各民族的共识,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承载着一个区域的文化基因,若不通过考古发掘,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区域特色淡化和区域文化认同弱化,而民众所生活地区的归属感可能减弱,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会降低,影响其内涵式发展。“出席论坛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导演陈非表示,他非常惊讶刘庆杨带着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茫茫戈壁,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唤醒那些久远的面孔,“评价一个文物的价值,不仅要考虑他的时代价值,市场价值,而最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性。有人曾问我文物怎么会有思想性?其实每一个石雕每一幅壁画都是在思考的灵魂,就看你能不能走进它的世界,从而让不语的面孔经由年轻的后来者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融于时代的脉搏,产生非凡的社会价值。”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