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文明?体现在方方面面,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气质、内在灵魂。近年来,陕西省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取得了累累硕果。
宝鸡小伙张子琛舍命救人感动全国
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陕西全省深入开展道德典型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工作,全省已累计推选全国道德模范17名,评选表彰陕西省道德模范415名;上榜“中国好人”730人(组),累计评选发布“陕西好人”1810人(组)。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工作,选树全国文明家庭43户,省级文明家庭54户。同时,三秦大地模范辈出、榜样林立,时代楷模3人和1个集体、三秦楷模16人和8个集体,全国见义勇为勇士20人、三秦勇士17人,全国劳模590人,省部级劳模7228人,陕西好青年800多人和200多个集体,三秦最美家庭1475户等等,各行各业英雄模范、最美人物、标杆集体竞相绽放。
2025年5月,宝鸡的张子琛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时间回到2021年,10月2日,时年27岁的张子琛陪同奶奶和父亲张晓军前去海南度假,当天18时30分左右,他们正在琼海市博鳌镇附近海域游玩,此时来自杭州的游客杨某波和家人也在附近游玩。突然间,海面卷起风浪,正在游泳的杨某波突发溺水,慌乱中大声呼救。听到求救声后,张晓军、张子琛父子几乎同时向杨某波的方向游去。此时水急浪高,张晓军体力不支被海浪“打回”岸边。张子琛继续在海里救人,眼看着已经游到杨某波身边,胳膊已经可以伸过去抓住他了,可就在此时,一个大浪将两人同时淹没,消失不见了。张子琛见义勇为的事迹感动全国,引起全社会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出台《陕西省道德模范礼遇关爱办法》,设立“陕西省公民道德建设基金”,截至目前,累计筹款1757万元,支出703万元,3600余人(次)受到基金救济、帮扶和关怀;礼遇道德模范,省委主要领导亲切接见并开展面对面交流,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参加春节团拜会、春节晚会、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等重大节庆活动。各地纷纷建立“德者优享”礼遇清单,出台先进典型可免费游景区、免挂号费、免公交地铁费、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等多项政策,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在三秦大地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开。安康市建立“选、育、推、宣、礼、弘”六位一体推评好人长效机制,积极涵育向上向善社会风尚。
爱心积分可换生活用品
“道德银行”让居民“自觉行动”
此外,陕西各地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经验,安康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通过 机制、力量、设施、服务“四个一体”整合资源;宝鸡、铜川等市打造“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闭环;渭南、汉中等市推行“积分制”“道德银行”,将志愿服务与物资兑换挂钩;志丹县创新“246”工作法,破解空心村服务难题,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什么是“道德银行”呢?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主动参与小区的环境整治,还是悉心照顾邻里孤寡老人,每一件好人好事都被详细记录,按照精心制定的“道德银行”积分评定细则,兑换成相应的积分。这些积分,承载着居民的点滴爱心与付出,成为衡量个人与家庭道德风尚的鲜明标尺。
“道德银行”积分兑换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如香皂、洗衣粉、洗洁精、毛巾、雨衣、手电筒等,都贴有根据商品价格制定的积分标签,明码标“价”。居民凭借积累的道德信用积分,就能挑选心仪物品,将美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
这样的创举促使居民积极参与,新民风建设从“倡导号召”变为“自觉行动”,实现了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70%地级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关中、陕北率先形成全国文明城市集群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就近就便、便于参与”的原则持续推进,全省建成市级实践指导中心7个、县级中心11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108个、村(社区)实践站19100个,实现市、县、镇、村四级阵地“有形覆盖”全域贯通。创新“中心+所+站+点”布局,打造特色实践点2.03万余个,涵盖产业型(紫阳硒茶小镇)、文化型(汉阴沈氏家训馆)、便民型(汉滨“孝义瞧瞧”驿站)等类型,形成“一站多点”服务格局。西安市建立704个“微阵地”,咸阳市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宝鸡市拓展864个实践基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此外,陕西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示范点211个,已发布陕西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501个。有效推动高额彩礼和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综合实施事前教育引导、事中监督劝导、事后依法惩戒等举措,有力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全国文明城市13个(数量位居全国第14位),其中地级以上城市7个,县级城市6个,70%的地级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关中、陕北率先形成全国文明城市集群,有力推动全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为文化强省建设和“三个年”活动提供了持续文明动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富平尖柿节暨第三届富平天玺柿子产业联盟大会召开 下一篇: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见!2025“职超”全国总决赛门票免费送 邀您共赴巅峰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