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清升说,前三季度,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提质、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大盘稳、质效升、潜力足”的良好局面。
大盘稳
各项指标稳定增长 彰显底气和韧性
“大盘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平稳向好,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高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的增速目标,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主要领域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投资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各项指标的稳定增长,充分彰显了陕西经济的底气和韧性;高于全国的增速水平,也体现了谱写陕西新篇、争当西部示范的志气与担当。
产业运行稳中有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生产稳中提速,农业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工业生产运行稳健,34条重点产业链聚链成势,“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原煤、天然气、原油等传统“土特产”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等成为陕西工业“新名片”。
市场需求稳步扩大,政策效能持续释放。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金融政策精准发力,有力助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消费潜能有效激发,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释放“三秦四季”文旅消费品牌效应,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均同比增长20%以上。
质效升
自主创新活力与产业升级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质效升”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自主创新活力与产业升级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省县域83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高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县均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加3.5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0:1,较上年同期缩小0.03。同时,随着西延、西康、西十等高铁项目加快建设,区域间交通联系更加便利,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均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绿色发展底色鲜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1—9月全省10个设区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3%,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9.8%;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2.7%,水质持续保持优。
对外开放扩面提质。持续优化综合保障、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开拓多元市场,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与中亚、东盟、欧盟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7.3%、19.2%、46.0%。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截至9月底,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1亿元,扩岗补助1632万元,开展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25.93万人次,有力带动全省就业增收。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7.77万人,同比增加0.55万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91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位。
潜力足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显著
“潜力足”主要表现在:市场预期积极向好,增长动力稳步加固。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2.9%,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0.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五上”企业单位数稳步增长,分类施策加强“五上”企业扶持培育,前三季度全省新增“五上”企业4725户,同比增长17.6%。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向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6.1%,数字创意产业增长8.7%。未来产业加快成长,前三季度全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产值增长36.9%、光子产业链增长17.4%、无人机产业链增长12.4%,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显著。同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陕汽、法士特、中国西电等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产值增速较上半年加快2.8个百分点。新消费业态活力迸发,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消费模式快速增长。赛事、会展、音乐节等各类活动持续火爆,1—8月规模以上体育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文化艺术业增长6.1%。
经济循环有序流动,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均呈30%以上快速增长。客流保持高位运行,今年以来文旅市场人气十足,入境旅游热度攀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2%。金融市场积极向好,9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新增贷款3652.32亿元;资本市场更趋活跃,前三季度全省证券交易额同比增长1.1倍。
本报记者 张维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