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潇湘晨报 时间:2025-10-29 18:34:49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近日,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主动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在保护区范围内依据典型植被特征,精准建立不同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典型样地,为全省监测网络建设提供“实地样本”。
在样地建设与前期调查过程中,科研团队取得重要发现:保护区内存在较大面积的闽楠野生群落(闽楠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生态与科研价值),同时发现1种竹类植物疑似新种,以及多个此前未在该保护区记录过的物种,进一步丰富了湖南西部生态区域的物种数据库,也印证了乌云界保护区作为 “物种基因库”的重要地位。
在《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 2025-2030)》的统筹指导下,湖南各地正加速推进生物多样性常态化监测,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工作已进入有序实施阶段。
“长期动态样地是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掌握其分布现状与受威胁情况的核心基础。”负责本次样地建设的邵阳学院农林生态学院储昭福博士表示,未来将携手学院的年轻博士们持续深化与乌云界保护区的合作,在现有监测基础上拓展多生境梯度下的长期监测样地建设、森林遥感监测、毛竹入侵动态研究、重点保护物种专项监测、森林病虫害预警监测、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监测(中华虎凤蝶为我国特有的珍稀蝴蝶,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多领域的研究,逐步构建 “天空遥感 + 地面监测 + 林下调查”的 “天地空”一体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平台,为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落地提供科学支撑,也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建设提供“湖南经验”。
据悉,本次监测样地建设聚焦“长期化、精准化”目标,核心内容包括两大重点:一是搭建2个1公顷的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样地,为物种群落变化研究提供固定观测载体;二是同步开展多维度实时监测,覆盖气候与土壤条件、植被生长状况、生物量动态等关键指标,全面掌握生态系统基础数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