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5-10-30 08:57:22 编辑:曹静 版权声明
一句“已婚已育者优先”的招聘条件,让“空嫂”这个久违的名词重回公众视野。而在12年前,也让当时27岁的蒋慧菁迎来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2013年7月,春秋航空一则招聘“空嫂”的消息触动了蒋慧菁的“蓝天梦”。放弃国企HR的工作,忍住与仅9个月大的孩子“短暂分离”,顶住诸多人的不解,她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了一名民航“空嫂”。
如今,蒋慧菁已成为春秋航空客舱服务部乘务培训处副经理。10月28日,当#春秋航空开招已婚已育空嫂#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时,她的社交账号也“炸了”,“太多人给我发消息,说看到‘空嫂’,看到你了。”

蒋慧菁在工作中
据了解,“空嫂”这一称谓可追溯至1995年上海航空公司的创新招聘。当时,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纺织工人面临下岗再就业。上海航空公司决定从纺织系统招聘女工,最终从近5000名应聘者中选拔出18人,她们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31岁,“空嫂”也由此得名。
早在2010年与2013年,春秋航空也曾招过已婚已育的“空嫂”。现在,随着“空嫂”的热度再起,公众对她们的故事开始感到好奇。作为从业12年的“空嫂”,蒋慧菁的人生阅历和职业背景为她带来了许多独特视角。10月28日,红星新闻联系到蒋慧菁,试着了解她的职业故事。
以下是红星新闻记者与蒋慧菁的对话。
从写字楼到飞机客舱
“空嫂”招聘触动了“蓝天梦”
红星新闻:成为“空嫂”前,你是做什么的?
蒋慧菁:在一家国企从事HR工作,其间也做过市场。其实,在十几年前比较热门的也包括汽车行业,所以我大学学的是材料成型的专业,后来又辅修了HR相关专业,毕业之后就去做了HR。
红星新闻:你做“空嫂”入行的契机是什么?
蒋慧菁:可能我比较向往蓝天,不想被困在电脑前和四方天地里。2013年的一天,我刷微博突然看到了春秋航空的招聘,面向社会招“空嫂”,年龄25岁-45岁,且不限专业。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的DNA,当时就毅然决然地投了简历。

2013年春秋航空招聘广告
红星新闻:没和家人商量吗?
蒋慧菁:没有。一直到面试通过,通知我要参加培训了,我才和家里人说的。我那时候27岁,孩子也才九个月,妈妈和婆婆是不同意我去做一名乘务员的。她们觉得国企上班稳定,且方便照顾家里和孩子。但我老公、爸爸和公公非常支持我。最终,家里举行了民主投票,3比2,我就顺顺利利地去春秋培训了。
红星新闻:常理来说,国企更稳定,且孩子年幼也确实需要妈妈的陪伴,你是怎么取舍的?
蒋慧菁:我作为一个“80后”,已经不像老一辈那样,觉得一份工作就该或者就会做到底。我是希望能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国企也好,民企也好,我希望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对于孩子,自他出生到9个月,一直都是我亲力亲为地带孩子。但我觉得孩子也需要有一种高质量的陪伴,不是说你天天24个小时和他在一起就是对他的爱。可能那时候我也确实年轻,真的很想出去闯一闯。
红星新闻:面试成功后,经历哪些?哪些训练或经历让你感到困难?
蒋慧菁:乘务员会经历将近四个月的理论培训,然后会有一个周期的飞机飞行训练,就是要上飞机带飞的。
理论培训的时候,强度还是蛮大的,有种堪比高考的感觉。光乘务员的理论训练就有十几门的考试,这些都是要在4个月内完成的实体科目考核。另外,就是之后的带飞阶段。刚开始,我是晕机的,和作为乘客坐飞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只能强迫自己去适应。
跨行入职12年
“半路出家”的“空嫂”已升至管理岗
红星新闻:在一线工作中,你是如何应对“半路出家”的专业挑战?
蒋慧菁:我们进入航空公司是有一个很系统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适应民航业的工作,我觉得自己是专业的。但想象中的一线工作和实际执飞时候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最初从业的时候,有一次飞浦东,因为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航班延误了。
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延误,很多旅客在抱怨,我需要出面去做解释、安抚,对当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被很多旅客围着质问时,我不知所措,被别人问得回不上话。最后只能求助我的同事,让资深的乘务员来“救场”。

蒋慧菁在工作中
红星新闻:我了解到,你目前已入职12年,现在已升至管理岗了。
蒋慧菁:是的,2013年9月我面试成功,后面经历了4个月的乘务学员封闭式培训。然后通过(飞行)1000小时晋级,2800小时成为乘务长,2年以后成为班组长,1年以后成为队长,竞聘成为教员,现在已是客舱服务部乘务培训处副经理。但即使是管理岗我也还是需要有飞行时间的。
红星新闻:你们的晋升空间是怎样的?门槛高吗?
蒋慧菁:在完成学员培训后,会有一个周期的飞机飞行训练,完成后你就是一名见习乘务员。之后,在飞满1000小时考核通过,就可以晋升为普通乘务员。再飞满一定的时间之后,又可以去竞聘成为乘务长。乘务长上面还有教员,教员上面还有检查员,这是一个很直观且明了的上升通道。
至于门槛难度,我觉得还是以能力为导向。不是说年纪大、资历深就一定晋升,也不是说年纪小就一定不行。像和我同批进来的“空嫂”,有些同事喜欢一线工作,就一直待在一线,并没有选择晋升。
红星新闻:“空嫂”对你的改变大吗?
蒋慧菁:我的孩子上初中了,他觉得我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会价值,觉得我会给他带来很多新鲜的资讯,或者是一些不同的为人处事视角,他为我的成长感到骄傲。我老公和其他家人也说,我比以前更加漂亮、自信了,他们看到了我的成长。我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变化,也不知道自己会“飞”到什么时候,我现在只想做好当下的工作。
“空嫂”只是称呼
并不影响整体的职业形象
红星新闻:这次招聘“空嫂”登上热搜,有网友却觉得这是一种标签化,你怎么看?
蒋慧菁:“空姐”和“空嫂”,在我看来只是一种称呼,并不影响整体的职业形象,因为在民航界都统称为客舱乘务员,本职工作就是客舱安全和服务工作。不会因为称呼的改变,工作内容或者考评标准就发生改变。
而且,“空嫂”这个提法早在90年代就已经有了,年轻的“空姐”都会慢慢成为“空嫂”,她们怀孕生子后依然会回来继续工作,因而我们并不介意这样的标签。
红星新闻:有人说,航空公司将“服务家庭旅客”的需求与“已婚已育”绑定,是一种对女性价值的单一化定义。也有人质疑“空嫂”会被安排从事国内短线或特定航线(如老年、家庭旅客居多)。
蒋慧菁:首先在春秋航空,“空姐”和“空嫂”都是一视同仁的,航线都一样,所有人都在飞。虽然说,“空嫂”有着生活阅历或应变能力上的一些优势,但我们也不会因此故意给其安排一些“难缠”任务。像客舱上面,每个乘务员都有每个号位的分工,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如果碰到棘手的问题,我们也是相互帮助。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例如比较有活力,也非常的敏锐,但年长者也有年长者的优势,比如说情绪稳定,有同理心。
至于对女性价值的定义,我相信女性是很多面的。在孩子面前我是个母亲,在乘务组当中我是一名乘务长,在公司行政岗位上我是一个领导。在面对不同事情或环境的时候,女性会有自己不同的面貌,就像“空嫂”,并不是说她就一定得服务“家庭旅客”。我们招聘“已婚已育”也不是只看重这一方面的能力,也会有多重的能力考核。
红星新闻:在你看来,此次招聘强调“空嫂”优势,是否是航空公司降低用人成本(如薪酬、稳定性)的策略?
蒋慧菁:具体的用人策略我并不清楚,但从我从业经验看来这是多种因素考量。一方面是航线需求的增加,扩大招录群体可以满足航空大众化、多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突破传统空乘招聘的年龄壁垒,为已婚已育女性开启职业发展新篇章。
至于薪酬,在公司内部无论是“空嫂”还是“空姐”,作为客舱乘务员的薪酬考核标准是一样的。总体稳定性确实“空嫂”可能高些,但大家都是按照前面所说的职级在晋升,或者可以竞聘管理岗位,总体公司还是多劳多得、多才多得。
记者:未来是否会有“空叔”“空爷”的招聘出现?
蒋慧菁:还没想过这个,但可能会有,毕竟在国外的航空公司里,确实是有“空爷”“空奶”这样的大龄乘务员存在的。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受访者供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