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爱在长安”2025全球华服集体婚礼在西安华清宫盛大举行。西安向世界发出深情邀约,用一场古典与浪漫交织的盛大仪式,打造了一场融合文化与旅游的顶级盛宴,为西安的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礼重现:全方位展现礼仪之邦风采
“爱在长安”2025全球华服集体婚礼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从礼仪规制、服饰美学到诗词歌赋、礼乐典章,全方位、多角度地复现了中华礼仪之邦的文明图景。此次活动由《华商报》社与舞剧《长恨歌》联合主办,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旨在面向全球打造一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盛典,彰显西安在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的积极作为与责任担当。

此次活动吸引30余对嘉宾参与体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侣,还有来自泰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嘉宾身着精心复原制作的唐装华服,化精致唐妆,体验唐代婚仪。却扇、沃盥、拜天地、同牢、合卺、共结镜纽等富有文化内涵的仪式,让参与者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交流纽带:以爱为桥共筑文化共同体
“爱在长安”2025全球华服集体婚礼,深入挖掘西安丰富的文旅资源,积极倡导婚俗新风尚,搭建起历史与现代对话的桥梁,书写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新篇章。

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共襄盛举,以华服为衣、以古礼为约,不仅是在体验与传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东方浪漫,更是在构建一种超越地域的情感共同体——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对真善美的追求终将让我们心手相牵。
主办方发起倡议:希望全球传统文化爱好者以爱为名,共赴长安,成为“爱在长安”活动的参与者、见证者,以及中国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共同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
文旅新篇:创新“文旅+婚庆”融合模式
“爱在长安”2025全球华服集体婚礼以文旅融合为支点,创新探索“文旅+婚庆”的新模式。它不仅是一场爱情见证仪式,更是西安拓展文旅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的一次积极尝试。

主办方围绕主题婚礼精心打造了为期两天一夜的唐文化婚典体验之旅。嘉宾们身着华服妆造,沉浸式游览大唐芙蓉园、大雁塔等西安唐文化地标景区,品尝地道陕菜,学习唐代婚典礼仪,深入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唐宫主题婚礼以骊山为背景,以华清宫为现场,于《长恨歌》的唐风雅韵之中,上演一场穿越时空的浪漫盛典。
主办方精心布置“婚房”,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大红喜字、红色中式喜饼礼盒等衬托出喜庆气氛。承载喜礼文化的红星软香酥为本次活动提供喜饼,传递着“酥香在口,甜蜜在心”的祝福。

诗意长安:“破圈”“架桥”打造城市节庆IP
此次集体婚礼在正婚礼仪之前,特别设计“冠礼”“及笄礼”,深入体现中国“礼衣文化”。指导单位、主办单位领导及陕西文化界的观礼嘉宾为新人“加冠”“定簪”,送上美好祝福。

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会长阎建滨表示,西安需要更多“爱在长安”这样的节庆文化IP,“西安周秦汉唐遗迹这么多,我们要把爱的主题、人文的主题提上去。再就是要产业融合,把产业链搭建起来,比如‘爱在长安’这样婚庆加文旅的融合就很有新意,以旅兴城。最后是要在传播上下工夫,形成强大传播矩阵,将城市节庆IP推广到全世界。”
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莹表示,这次活动将华服、唐宫、婚典、诗词意境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可感、可触、可参与的“唐诗现场”,“它让写在纸上的诗句,变成了新人身上的华服、所处的宫阙、耳边的誓约。这种体验式的文化传播,比单纯的文字阅读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莉娟认为,“爱在长安”华服集体婚礼发挥了“破圈”与“架桥”的作用,“一方面,媒体的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为汉服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范本,使其从小众爱好走向主流公众视野。另一方面,它用婚礼这一全球共情的话题,搭配唐风元素,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中国文化的国际叙事,让世界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自广州的体验嘉宾赵天宇今年新婚,来西安参与此次华服集体婚礼,他连赞震撼:“这次来到唐诗中浪漫爱情故事发生地华清宫参与华服婚礼,看了舞剧《长恨歌》,还有园内各种互动表演,真的有种穿越的感觉,感觉超好。”
泰国留学生刘白鹿参与此次华服集体婚礼,最开心的是穿了漂亮的华服唐装,她说:“非常开心参加‘爱在长安’婚礼体验活动,整个过程沉浸其中,中国文化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很美。”
体验嘉宾安衡从俄罗斯到中国6年了,他说:“之前也参加过中国朋友的婚礼,今天是我第一次自己体验中国传统婚礼的全过程,感觉非常有意思。音乐起来非常有氛围,我特别喜欢,感受很深刻。”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