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本期的适老化大调研,我们选取了西安街头的人行过街天桥,看看天桥在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方面做得怎么样。
>>老人呼声
上下天桥太费劲
期盼有电梯或缓坡
郑先生今年76岁,住在西安城南一个小区,要出门去超市或者药店,必须到马路对面去,过马路必须通过人行天桥,要不然就要绕很远的路,随着年龄增长,加上自己经常腿疼,他越来越觉得,走天桥力不从心。
郑先生说:“人行天桥的阶梯比较陡,沿着阶梯走上去,我要歇好几次,特别费劲。楼梯和桥面都是金属材质的,一下雨下雪,踩上去特别滑,走得心惊胆战。”
郑先生观察了多座人行天桥,都和他家附近的大同小异,基本都没有适老化的改造,“老年人步行为主,是使用人行天桥的主力。我盼望人行天桥能有电梯、缓坡等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可以安全、省心通行。”
>>国家标准
重点区域天桥应设置无障碍坡道
今年4月1日实施的《城市公共设施适老化设施服务要求与评价》中,对无障碍通行设施和适老化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a)人行过街的设置与建筑物及其他交通设施相结合,相邻过街设施设置间距满足老年人行走时间不大于5min,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周边过街设施加密设置,老年人行走时间不大于3min;
b)人行过街设施优先采用平面过街,平面过街设施遵循行人过街期望的最短路线布置人行横道等设施,便于老年人安全便捷过街;
c)位于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周边的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梯道及坡道设置符合相关国标规定,优先设置满足轮椅通行需求的无障碍坡道,有困难时,设置无障碍电梯或者升降平台;
d)人行天桥设雨棚,条件受限时预留设置雨棚的荷载及空间。
总结的意思,就是人行过街天桥要“适老”,应该设置满足轮椅通行的坡道,或设置无障碍电梯。
记者走访
有的没坡道
有的滑溜溜
有的扶手够不着
有的电梯成摆设
连日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访了西安13座人行天桥,发现适老化改造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桃园北路人行天桥:
楼梯太陡,扶手又够不着
此前,多位市民反映,位于桃园北路的跨陇海铁路大桥人行天桥设计不合理,楼梯太陡,两边扶手离得远,对行人来说通行很不便,老年人通行时更是有安全隐患。
记者在桃园北路人行天桥处看到,该天桥的阶梯比较陡,阶梯两侧设有两个坡道,都是水泥质地,坡度也很陡,虽然当天没下雨,还是能看到坡道异常光滑,坡道的宽度也根本不允许轮椅通行。甚至是有人试图把共享单车推过天桥,随后却扔在了上桥拐弯处。
由于台阶和扶手之间隔着坡道,老年人根本够不着扶手。记者看到,一位老年人由于无法够到扶手,只能侧身一阶一阶缓慢下楼梯,看得人心惊胆战。
“不要说适老化设施了,年轻人走这个天桥都捏把汗,我们也希望这个天桥能尽快改造,方便周边居民。”市民李女士说,马上就要冬天了,这个天桥冬天遇到一点雨雪,就成了“冰溜子”,通行非常危险。
■西北大学人行天桥:
地面为防滑地砖,无轮椅通道
西北大学人行天桥位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西门,是学校师生和附近居民过马路的首选。该天桥的阶梯部分,都采取了防滑地砖,中间是台阶,两侧有两个很窄的坡道,坡道仅可以供自行车通行,轮椅无法通行。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年轻人上下比较轻松,老年人有点困难。附近居民杨先生说,这个天桥已经很多年了,当初建设的时候,估计还没有考虑到适老化的需求,如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进行适老化改造很有必要。
■革命公园人行天桥:
坡度平缓有防滑垫,轮椅无法通行
革命公园是老年人比较常去的大公园,记者走访时发现,这座天桥的上下台阶比较平缓,阶梯、桥面铺设了一层红色的防滑垫,能有效防止滑倒。但是,该天桥没有供轮椅上下的坡道或者电梯。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带孩子的老年人,一手提着孩子的扭扭车,一手拉着孩子,费力地上台阶,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西北医院人行天桥:
仅单侧设置缓坡,可供轮椅通行
位于西五路西安交大二附院(西北医院)南门外的西北医院人行天桥,人流量非常大。记者看到,该天桥有适老化设施。
从医院出门后,天桥的东北角上行处,此处的台阶设置了可供轮椅通行的宽度约一米的缓坡,缓坡两侧是台阶。行动方便的市民可以通过两侧的台阶上下天桥,行动不便的病人或者老年人,则可以通过轮椅上下。
记者发现,该天桥单侧设置了缓坡,对面的部分仅有阶梯,该天桥也没有电梯,在适老化改造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小寨人行天桥:
通行量巨大却只有台阶,年轻人提箱子也很累
小寨人行天桥地处小寨商圈的核心区域,还与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相接。有数据显示,小寨天桥日均承载数万人次客流,是西安环形天桥中通行量最大的桥梁。
让人遗憾的是,该天桥在设计建设时,也没有考虑到适老化无障碍设施。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天桥仅能通过阶梯通行。小寨环形天桥的四角都没有电梯,也没有缓坡,对于老年人、带孩子的人以及拎着箱子的人来说,上下天桥比较费力。
记者看到,有年轻人提着箱子吃力上着台阶。市民刘女士说:“希望能在小寨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照顾老年人、残疾人、带小孩的人出行的困难,给大家带来便利。”
■兴善寺人行天桥:
金属台阶滑溜溜
兴善寺人行天桥连接着兴善寺东街与兴善寺西街,这座位于景点附近的人行天桥,阶梯和桥面是金属材质,加上岁月的洗礼,部分台阶被磨得光滑发亮,没有雨雪的天气,走上去有点打滑,雨雪天气下更会有安全隐患。
■吉祥路环形天桥:
步梯台阶陡,斜坡通道也挺陡
吉祥路环形天桥位于西安市吉祥路和永松路十字,天桥的四个角各有两条阶梯,一个是纯步梯,一个是步梯加坡道,但由于步梯比较陡,台阶比较多,加之都是金属材质,上下比较滑,所以上下并不省力。这座环形天桥没有电梯,坡道也不适合轮椅通行。
记者在现场询问了几位附近居民,多人认为,走天桥还不如走下面方便,有市民直言,这座环形天桥设计“不合理,也不方便”。
■西何家村人行天桥:
加装的电梯长时间不开,成了摆设
记者在西何家村人行天桥的西南角看到,此处有一个天桥的电梯入口,但电梯没有运行,面板无任何提示。记者发现,该天桥也是单侧设置了坡道,但坡道总体较陡,加之是金属材质,轮椅通行也不方便。
记者了解到,西何家村人行天桥2021年10月加装了电梯,当时周边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都非常高兴,盼着电梯能早日投用,没想到等了几年电梯依然没法使用。周边居民也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也没效果。
■外国语大学人行天桥:
加装电梯设置缓坡,适老化细节满满
连日的走访过程中,位于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南门口的外国语大学人行天桥让记者眼前一亮。这座人行天桥有缓坡、有电梯,老年人通行无压力。
记者在该人行天桥处看到,这座人行天桥的东西出入口安装有两部直梯,电梯正常运行,不时有市民通过电梯上下天桥。
除此之外,该天桥除了有纯台阶的步梯通道,还设置了一坡到底的通道,由台阶+宽缓坡构成,不管是推轮椅、婴儿车、拎箱子的市民都可以轻松通行,此外,该天桥的阶梯上铺设着红色的防滑材料,保证了雨雪天气下市民通行的安全。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贴心的适老化服务。
据悉,该天桥除配备了无障碍电梯外,为了确保群众在桥上行走的舒适度,天桥安装了两套TMD电涡流阻尼器,能够有效减少桥梁共振的影响。
■学府大街与居安路环形天桥:
3米的缓坡一坡到底,轮椅可轻松通行
同样,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街与居安路十字的环形天桥,明确体现了适老化的细节。
这座人行天桥整体呈蓝色,东南西北各有2条通道,一条是步梯,一条是宽宽的缓坡,一共8条通道,每个方向都可以供轮椅、婴儿车轻松通行。天桥的阶梯、缓坡和桥面均铺设有蓝色的防滑材质,还加装了蓝色的雨棚,雨雪天气通行也不受影响。
据悉,该天桥在设计之初就兼顾行人通行与电动自行车推行需求,坡道宽度为3米。体现了人性化和适老化的因素。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三个天桥,公交五公司人行天桥,阶梯和桥面都是金属材质,没有缓坡;文理学院人行天桥,台阶设计无缓坡;成业大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附近人行天桥,仅有步梯,没有坡道。
>>专家建议
人行天桥适老化应注重细节改造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行天桥等交通设施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适老化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倩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倩说,老年人出行以步行为主,他们也是人行天桥的主要使用者,人行天桥的适老化改造能极大方便老年人的出行,折射出社会的温度。对于人行天桥的适老化改造,她提出了建议:“首先是消除高差,最好是能在天桥的出入口加装电梯,如果没有条件装电梯,建议加装坡道,以方便轮椅、婴儿车、自行车通行;其次,还要注重细节,除了在天桥出入口消除高差,还要注意一些电梯口、台阶口的高差,比如消除电梯口与地面之间的高差,让轮椅不会感受到颠簸,在电梯口留出大于1.5米可供轮椅出入的平台;再次,加装的坡道不能过长,超过9米的坡道要设置休息平台;最后,在天桥的阶梯、坡道、桥面增设塑胶或其他材质的防滑设施,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通行时的安全。”
张倩说,人行天桥的适老化改造只是交通适老化改造的一部分,也希望通过此事,呼吁相关部门,在其他的出行领域也能考虑适老化,为构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添砖加瓦。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文/图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六届世界客属青年大会“院士与客青博士对话分享会”在西安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