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11-05 07:45:14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话剧《生命册》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11月4日晚,从重庆传来喜讯——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话剧《生命册》荣获第十八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
激烈角逐 从145部作品中脱颖而出
本届文华奖竞争异常激烈。全国60余家申报主体共推荐145部作品参评,经过多轮严格筛选,仅55部作品进入终评,最终15部作品脱颖而出荣获“文华剧目奖”。
此次获奖实现了多重突破:对陕西人艺而言,这是继三年前话剧《主角》摘得“文华大奖”后,再度获得这一国家级殊荣;对《生命册》来说,这是继2024年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的又一重大成就。
“这份荣誉是对全体演职人员最大的鼓舞!我们既自豪又倍感责任重大。”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表示,“这不仅是陕西人艺的荣誉,更是‘陕派话剧’的荣誉。”在这场代表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平的竞技中,陕派话剧能够连续四届稳居获奖行列,彰显了陕西话剧创作的深厚底蕴与持续创新力。
五年磨剑 文学经典的舞台重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年前,当陕西人艺院长来到河南一个小宾馆里找到作家李佩甫,对他满含热泪念起这首艾青的诗,李佩甫被这奔放而笃定的艺术热情打动,当即决定将自己的茅奖作品《生命册》交给陕西人艺。
将一部结构恢宏的长篇小说转化为几个小时内可触可感的舞台艺术,并非易事。“个体阅读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舞台剧要让上千名观众同时认可人物形象,难度远超普通剧目。”李宣坦言。
对此,素有“茅奖改编专业户”之称的陕西人艺,凭借成功将《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三部茅奖作品搬上舞台的丰富经验,集结一级编剧李宝群、一级导演宫晓东等国内业界大咖,开启了精益求精的创作之路。
主创团队来到李佩甫的家乡采风,又先后召开十三次专家研讨会、完成八次剧本修改、十三次剧目全方位打磨,以五年磨一剑的耐心与敬畏,完成了对原著精神内核的深度提炼。
市场认可 从艺术精品到文化品牌
话剧《生命册》延续了陕西人艺“未演先售”的成功商业模式。今年初,《生命册》300场演出合约已提前签订,充分印证了陕西人艺文学经典戏剧化的市场认可度。截至目前,《生命册》已演出50场,所到之处均收获观众热烈反响。
从改编《白鹿原》开启“茅奖IP+舞台艺术”的探索,到《平凡的世界》引发全国观众情感共鸣,再到《主角》《生命册》接连斩获国家级大奖,陕西人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现实主义土壤中持续深耕。李宣表示:“我们将继续挖掘更多优秀文学IP,打磨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舞台作品,让‘陕派话剧’的魅力感染更多观众。”在文化强省建设的征程中,陕派话剧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记者 职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