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13载“不打烊”!“藏在”土特产里的感恩约定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11-06 07:55:50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573df7e4-8c35-42a6-bd77-2f0ad79879a7.jpg

王险锋扛着一袋土特产去看望张峰(视频截图) 受访者供图

11月5日,在临潼区北田街道西渭阳村的田埂上,52岁的王险锋正弯腰忙着种麦。前几天一忙完秋收,他便特意挑出一麻袋最好的红薯和几箱石榴,给西安新北城农贸市场的张峰送了过去。“给张哥送去了,我心里也踏实了。”直起身时,王险锋拍了拍沾着泥土的裤腿,眼里满是释然。

那些沉甸甸的土特产,是王险锋坚守13年的约定——自2012年困难中的他得到张峰的帮助后,这份情谊便像田埂上的庄稼,在岁月里扎根、生长,如今已成为两家人最温暖的牵挂。

  困难时刻

  3万斤白菜的“暖心托底”

时间倒回2012年冬日的一天,王险锋蹲在自家3亩白菜地前一筹莫展。“那年白菜行情差到极点,批发价一斤才一毛钱,3万斤白菜堆在地里,眼看就要烂在地里……”王险锋回忆,那年他女儿12岁,儿子才6岁,两个孩子等着交学费,靠河滩地种庄稼的收入本就微薄,白菜卖不出去,一家人下一年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绝望中,有人建议他向媒体求助。没过几天,西安新北城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张峰,就在报纸上看到了那则求助信息。张峰是榆林人,1991年就来西安打拼,当时38岁的他已在农贸市场干了8年,见多了农民农作物丰收却滞销的苦。

“看到这条信息,当时我就准备出发去临潼找他。”张峰回忆道,那时候没有手机地图,他一路开车一路打听,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西渭阳村。

车刚停在田埂边,张峰就看见蹲在菜地里的王险锋。“他比我小一岁,可看着比我老不少,脸上饱经风霜,话少,性子憨厚得很。”张峰走上前,没多寒暄就说:“老弟,你这3万多斤白菜,我全要了。”

“第一次见面,张哥就自掏腰包把3万斤白菜全买了,我当时都不知道咋说了。”王险锋说,卖白菜的那3000多元,保住了孩子们的学费,也保住了他们一家的希望。

当白菜运到市场后,张峰才发现行情比想象中更糟——3万斤白菜根本卖不出去。“放久了会坏,不如送给需要的人。”于是,张峰联系了市场附近几处老旧小区,那里老人多、收入低,在他看来,“冬天能多棵白菜,也是份温暖”。

送菜第二天,王险锋突然出现在小区门口,原来他看到媒体报道张峰免费送白菜,便特意赶过来帮忙。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张峰买白菜不是为了赚钱,纯粹是为了帮他。

3万斤白菜,两人和志愿者一起送了3天,送完时王险锋拉着张峰的手说:“张哥,以后我年年给你送咱家种的东西。”张峰以为只是句客气话,没承想,这句承诺被坚守了13年。

  13载春秋

  麻袋里装着“不变承诺”

最初那几年,王险锋家里条件不好,每次背着几十斤特产去张峰所在的农贸市场都要从村里打车,单程费用80元左右。为了省钱,送完东西他再坐公交车回家。

有一年西安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家人劝他别去了,“等天晴再说”。可王险锋还是背着一麻袋特产揣着钱出门了:“不送到张哥那儿,我心不踏实。”

2018年,王险锋不再种白菜。西渭阳村的河滩地常淹水,他改种了耐旱的庄稼,又在村边开垦了一小块台地专门种红薯,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了几棵石榴树。“不种白菜了,但给张哥送东西的心思没断。”王险锋说,每年秋收后,他都会挑最好的红薯和石榴——红薯要个头匀称、无虫眼,石榴得选红透了、籽粒饱满的,然后装进麻袋里扛到张峰所在的农贸市场。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险锋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2024年2月,王险锋买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去年秋收后,他开着擦得干干净净的车去看望张峰,后备箱里整齐地码着红薯和石榴。

“那次他一下背了两麻袋红薯,还叮嘱我说,一袋个头小的红薯适合蒸着吃,一袋个头大的适合煮稀饭……这人就是心细。”张峰说,当时看到王险锋开上了自己的小轿车,他打心底里替他高兴。

13年来,王险锋每年秋收后都雷打不动地背上特产看望张峰,两人见面像亲兄弟一般,聊聊庄稼长势,说说家里近况。

  情意绵长

  从“一人恩”到“两家亲”

“要是没有2012年张哥那3000多元,我可能早就放弃种地了,孩子们的学费也没着落。”王险锋说,这些年,媳妇去城里打工,他偶尔帮人开吊车干活,女儿成了护士,儿子考上了大学,日子好起来了,但他从没想过停下给张峰送土特产的脚步,“虽然不是啥值钱东西,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人不能忘本”。

几天前,王险锋精心挑选了50斤红薯、30斤石榴,特意叫上了女儿和女婿一起去看望张峰:“这次让娃们来认认门儿,我年纪大了,哪天扛不动这麻袋了,就让娃们来。”

王险锋的女儿王洋记得,小时候常听父亲说“张叔”的故事。“爸爸总说,‘没有张叔,咱家日子过不到现在’。”她说,这次跟着父亲送红薯,她才真正明白这份情谊的重量,“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来看望张叔,不辜负爸爸的心意,也不辜负张叔当年的帮助”。

如今,张峰已成为农贸市场副总经理,想起当年的事,他笑着说:“我当时只是做了件小事,没想到他记了这么久。看到他如今精神焕发,还有身后懂事的子女,我打心底里高兴。”张峰说,他的儿子和王险锋的女儿一样大,这些年两家经常也会聊起孩子的近况。这份情谊,早已不是“报恩”那么简单,是两个家庭之间最纯粹的牵挂。

首席记者 雷杰

  种下善意 收获真情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奖励张峰王险锋5000元

4f65d9ea-4e9e-4c24-8021-fd59bc38b315.jpg

荣誉证书 受访单位供图

11月5日,西安报业全媒体平台报道了王险锋和张峰的故事,很多市民纷纷称赞二人的故事温暖人心。

二人的事迹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公益平台的关注。当日,在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选活动中,张峰、王险锋荣获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并获得正能量奖金5000元。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在给张峰、王险锋的颁奖词里这样写道:十三年前,3000元买下的不仅是滞销的白菜,更是一个庄稼人全家的希望。十三年来,王险锋每年扛着自家种的红薯、石榴上门致谢。这些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果实,饱含着庄稼人最厚重的心意。土地最懂感恩——你种下什么,它就回报什么。张峰种下的善意,在这片热土上长成了跨越十三年的情谊。这份情谊,生在黄土,长在人心。它让我们看见:最朴素的感恩最长久,最朴实的心意最动人。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西安晚报,为张峰、王险锋颁发正能量特别奖,致敬这片热土上生长的真情,愿这样的温暖如种子,随风播种,处处生根。

当日晚间,张峰和王险锋获悉得奖消息时,觉得很意外。“完全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大的关注,更没想到能拿到这个奖。”张峰坦言,十三年前买下滞销白菜只是举手之劳,如今这份善意能被看见、被认可,让他觉得特别温暖,“谢谢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和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这份鼓励会让我以后更愿意帮衬身边有需要的人。”

“每年送点自家种的东西,就是想谢谢张哥当年的帮忙,这是我们庄稼人最实在的心意。”王险锋说,能和张峰一起拿这个奖,他特别开心,也谢谢大家关注他们。

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公益联合全国10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知名公益项目,以“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为宗旨,通过奖励小而美的凡人善举,唤醒人心,激励善行,推动社会向善向暖。截至目前,已有上万名各行各业的基层群众获得该项目奖励。 首席记者 雷杰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