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记协”微信公号 时间:2025-11-06 20:52:49 编辑:唐港 版权声明
第三十五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与会代表认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闻战线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精心组织“十四五”时期重大成就宣传,宣传阐释“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反映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进展成效,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与会代表表示,要深化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快推进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激励优质内容生产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高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要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改进文风,加强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提高讲故事能力,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感人。要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快培养一支有更强战斗力的新闻队伍。
报告会由中国记协主办,表彰了377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以及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十佳选手。
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重庆广电集团、北京日报、新华社的代表先后作了发言,这是他们的分享。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代表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何娟
既贴地观察,又凌空思考
结合改文风变革实践,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推进评论思想革新,力求“望得见远山的起伏”;二是推进评论思维革新,力求“看得清深处的波澜”;三是推进评论实践革新,力求“闻得到泥土的芬芳”。实践是写作的源头,只有走出高楼、走进田间,既贴地观察,又凌空思考,文章才有生气与灵气。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代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洪玫
用影像深度传播
直播就是在用影像记录历史、用仪式凝聚共识,用氛围激发情感,通过有仪式感和感染力的视听语言,彰显国家态度,树立价值标杆,传递榜样力量,最终完成从情感触动到价值认同,再到行动召唤的深度传播。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代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资深编辑 王芳
以史为镜,照亮未来
重大历史题材的传播力,源于史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感染力。我们深知,唯有对史料进行穿透式挖掘,才能让历史人物走出文献,让精神力量直抵人心。新闻的价值从来不止于记录时代,更在于以史为镜、照亮未来。我们深知,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对未来的校准;每一篇有力量的新闻作品,都是凝聚文明共识的纽带。

第12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十佳选手代表
重庆广电集团记者 陈正直
推动舆论监督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
建设性舆论监督与社会治理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体两面。一个敢于并善于接受建设性监督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具备强大自我修复和完善能力的社会。一个能够有效吸纳和转化舆论监督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必然是一个更具韧性、更得民心的善治体系。推动舆论监督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代表
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编辑部主任 郭涛
以融合促发展,以效果论英雄
十年来,长安街知事从一个“散装版”工作室出发,整合报社优质资源再造为“正规军”编辑部;如今,长安街知事又以编辑部为原点,孕育出横跨社内社外联合共建的工作室矩阵。未来,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我们将坚持以融合促发展、以协同扩优势、以效果论英雄,推动首都党报新媒体品牌在时代浪潮中翻涌出更多新的浪花。

首届“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代表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耶路撒冷分社首席记者 王卓伦
让世界看到负责任的中国媒体
对于战地记者而言,新闻的现场,不只是报道的素材,更是一场生命的考验,是责任与恐惧的较量。真实、平衡、理性的报道,会让世界看到负责任的中国媒体。在备受全球关注的国际重大突发事件中,中国记者不仅没有缺席,还在努力发出正义之声,抢占国际新闻话语权,彰显大国记者使命担当和全球情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