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气温逐步下降,流感作为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进入流行期。根据监测情况评估,我省今年流感季已经到来,流行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为科学应对流感,近日,陕西省疾控局邀请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感染科主任白帆,就流感流行特点、认知误区及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专业解读。
为什么今年流感季会提前?
流感季提前主要是与流感病毒优势毒株的变更、人群免疫力和气候转凉有关。流感监测情况显示,今年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去年主要是甲型H1N1),该毒株去年未出现大规模流行,人群接触频次低,普遍缺乏针对该毒株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存在大量“免疫空白”。近期气温骤降、天气转凉,这种环境有利于流感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同时,随着天气转冷,人们在室内活动增多,通风减少,增加了病毒人际传播的机会。
从易感人群来看,儿童是当前流感季的重点脆弱群体。近期住院的流感患者中儿童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且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场所人员密集、接触频繁,易造成病毒快速传播,部分儿童还可能成为“家庭传染源”,将病毒传染给家中密切接触者,需重点加强防护。
一旦出现流感症状或确诊流感,发病48小时内是抗病毒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及时用药可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三类:奥司他韦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玛巴洛沙韦全程仅需口服一次,适用于5岁以上人群;针对重症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可使用帕拉米韦注射液。
流感防控三个误区
误区1:将流感等同于普通感冒。流感是突发高烧(常达39℃以上)、全身酸痛、乏力,症状更重、恢复慢;大家可以牢记“一烧、二痛、三乏力”,即持续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疲乏无力。相比之下普通感冒症状较轻,以低热、鼻塞、流涕、咽痛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多数患者3—5天可自行康复。
误区2: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风险,反而危害健康。
误区3:认为流感疫苗可打可不打。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每年的流行毒株都可能不同,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以确保接种者获得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最新保护。一般来说,接种流感疫苗2周至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至8个月。为达到良好预防效果,流感疫苗推荐接种时间为9月至11月,以保障在流行高峰前形成有效免疫屏障。若未及时接种,整个流行期内仍可接种。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大于65岁的老年人、肥胖者、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应予以重视,提前接种疫苗。
同时还要做好日常防护。注意个人卫生:日常勤洗手,咳嗽礼仪要牢记,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多通风:家庭、办公场所每天开窗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群密集场所(如超市、医院等)科学佩戴口罩;早隔离:如果有家庭成员诊断出流感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尽量单独居住在一个房间,与家人接触时应尽量佩戴口罩。
本报记者 张毅伟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