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多个社区便民集市每月如期而至 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11-10 07:27:00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裕昌太阳城社区便民集市上,志愿者为居民义务维修小家电。

在便民集市上,工作人员为居民配眼镜。

当便民服务从“偶尔为之”变为“如期而至”,当邻里温情在问诊、义剪中悄然生长,社区便不再是简单的居住单元,而真正成为承载日常幸福、传递守望关爱的“生活共同体”。如今,在西安多个社区,一场场便民集市,正以常态化、精准化的姿态,把“一站式”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每月3号见:家门口的“幸福约定”

11月3日一早,西安市杜城街道书香林苑社区的小广场上已人声鼎沸,“易修哥·3号见”便民集市如约开市。这不是一次临时活动,而是居民们的“每月之约”——每月3日,十大类服务准时上线。

口腔检查区,王女士刚做完牙齿评估,她说:“医生不仅查出了我牙龈出血的原因,还给我教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太实用了!”不远处,耳鼻喉科医护人员正为居民做内窥镜检查;中医摊位上,老人们认真记下关于高血压、关节炎的食疗与穴位按摩建议;社区还专门设立专家视频问诊专区,实现“云端看诊”,为居民省去奔波之苦。

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在免费配镜区验光、选镜。“这下看报纸清楚多了!”张先生戴上新眼镜笑道。

爱心衣物区挂着清洗消毒后的外套、毛衣,李女士挑到一件合身厚衣,连声道谢:“又干净又暖和。”

家电维修区同样热闹,居民们带着电饭煲、电水壶排队等候。维修师傅们手法娴熟,十几分钟就让一台“罢工”的电熨斗重获新生。“不花一分钱就修好了,社区办的是实在事!”居民刘女士捧着修好的家电,满脸感激。

在“书记坐窗口”摊位前,社区党支部书记现场接待居民,倾听诉求、记录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安排,暂时无法处理的也明确答复时限。同时,移动政务办公点同步设在集市现场,医保缴费、政策咨询“一站式”办理,真正实现“少跑腿、好办事”。

多元联动:一场有温度的社区共治实践

11月5日,雁塔区电子城街道裕昌太阳城社区门口同样热闹非凡。“头雁”便民服务集市火热开展,社区联合电子城派出所、西安市中安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近10家共建单位,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电维修区,一位老人焦急地递上插电无反应的电熨斗,志愿者检查后笑道:“只是保险丝烧了,换一个就好。”十几分钟后,电熨斗恢复工作,老人连连感谢:“不花一分钱,问题就解决了,太谢谢你们了!”

健康义诊分设中医与口腔两区,居民按需参与;反诈宣传点前,民警结合真实案例揭露诈骗等常见套路,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

同一天,二〇四所社区的“头雁”便民集市也启动了,6家共建单位提供服务。政策宣传台,聚焦医保缴费等,志愿者手把手教老年人操作手机缴费;科普区,专业人员详细讲解家庭用电用火安全与火灾逃生技巧;义剪区,理发师根据居民需求精心修剪发型;理疗区,志愿者通过肩颈按摩、眼贴体验帮助大家缓解疲劳。

这场由社区牵头、多方协同的服务盛宴,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更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台。专业力量在实践中赋能,居民在参与中获得归属感,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中成长。

常态化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便民集市不是搞形式、走过场,而是要真正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太阳城社区负责人孟云表示,“头雁”便民服务集市是社区深入践行“百千万”工作法的具体体现。通过整合资源、固定时间、丰富内容,社区将维修、义诊、反诈、政务等服务固化为常态机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有效破解了居民“小事难办、琐事烦心”的痛点。

西安市中安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蔡燕表示,这种“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志愿参与”的模式,正推动社区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精不精”跃升。如今,西安多个社区已形成“每月至少一次、遇需可加场”的便民集市运行机制。服务内容不断迭代——从最初的基础维修,拓展到健康筛查、数字助老、安全宣教、文化补给等多个维度;服务对象持续细化——聚焦老年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

从“每月见”的温暖约定,到“四季皆有服务”的长效守护,西安的社区便民集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

文/图 本报记者 姬娜


来源:三秦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