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11-11 07:17:36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董安源谈陕西电商的发展。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这是我们家经常蒸的茄子包子,你们看,美不美?”近日,在千万粉丝博主“陕西老乔”的直播间里,油润的香气仿佛穿透屏幕,弹幕里“囤面粉”“看起来就好吃”的留言刷屏不断。与此同时,在西安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对接中亚订单;而在陕西大唐不夜城乡村振兴馆直播间里,游客边逛景点边下单非遗文创——这个“双十一”,陕西电商成为观察市场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的鲜活样本。
千万粉丝博主带火“陕字号”
作为深耕陕西美食近十年的“网红”电商,“陕西老乔”的粉丝量有1162.1万。这场蒸包子直播,正是他为“双十一”大促进行的预热。
时间倒回2016年,乔建忠的儿子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尝试做短视频,却总找不到合适的内容。一天晚饭时,乔建忠看着桌上的凉皮、饸饹面,突然说:“陕西小吃多,我会做,咱拍美食。”父子俩就此搭起班子:儿子举着手机负责拍摄剪辑,父亲系上围裙掌勺演示。
从揉面醒面的力道,到油泼辣子的油温控制,乔建忠把家常做法毫无保留地展现在镜头前。有粉丝留言“求详细教程”,他干脆改成“沉浸式教学”,镜头对着案板,连撒盐的分量都细致讲解,“大家跟着学,做不好随时来问。”
2017年直播带货刚兴起,乔建忠就带着自家制作的油泼辣子开启首场直播。不同于当时常见的室内带货,他的直播间总在“移动”:春天去陕北狗头枣园,蹲在枣树下捧起红透的枣子给粉丝看;秋天去洛川苹果园,随手摘一个擦干净就咬,脆响透过麦克风传到屏幕那头;冬天则扎进擀面皮工厂,看着工人封装打包。
这种“溯源直播”让他成了行业先行者,“那时候就卖油泼辣子、狗头枣几样东西,但大家信咱这实在劲儿,订单天天涨。”老乔说。
十年过去,“陕西老乔”直播间中已摆满数十种“陕字号”特产:擀面皮、牛肉泡馍、兴平辣子面、荞面饸饹……“每年7月,粉丝就开始催‘老乔啥时候卖猕猴桃’。”乔建忠笑着说,为了保证品质,他每年都会去宝鸡眉县的果园选果。
农文商旅融合破解产业规模化难题
“180万单,仅宝鸡擀面皮一个单品,就得三个工厂提前备货,48小时内必须发完所有货。”11月8日,回忆起去年“双十一”大促活动,陕西省直播电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董安源感慨道。谁能想到,五年前他选择扎根陕西做直播电商,当时全省拿得出手的电商产品仅十余款,而如今百款爆款让电商直播间里“陕味”飘香。
如今董安源已经走遍了全省80%的区县,从陕北的黄土高坡到陕南的茶园,发掘出了众多宝藏好物——甜糯的陕北狗头枣、脆甜的洛川苹果、香醇的陕南富硒茶……这些带着“陕西基因”的产品,在直播间里一次次创造奇迹:2020年头部主播带火狗头枣、茯茶;去年陕西乡党董宇辉则将猕猴桃、擀面皮等产品直接卖爆,单款销量冲到180万单。
在董安源看来,陕西电商的成长离不开“政策+创新”的双轮驱动。陕西省从人才培训到资金支持,给电商发展添足了动力。而董安源和团队琢磨出的“农文商旅融合”的打法,更是让陕西电商走出了差异化路线——他们在大唐不夜城丝路花街搭建直播间,让游客边逛景点边看直播下单,使更多非遗文创和农特产品借着流量“飞”出陕西。
采访中,董安源没有回避短板。“比起南方成熟的产业集群,陕西电商产品缺乏规模化,也缺人才。”为此,陕西省直播电商协会打造了自有品牌“俏关中”,旨在整合全省各区县的好东西,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
从国内爆款到全球热销 陕西电商出海再提速
“‘双十一’的热度早就不止于国内了,现在陕西的凉皮、肉夹馍,还有洛川苹果,正在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陕西新丝路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董驰的话,道出了陕西电商的新变化。
董驰介绍,目前,陕西跨境电商的核心品类已初具规模,工业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半壁江山,食品类出海表现尤为亮眼。冰峰汽水、凉皮、肉夹馍等特色美食的出海体系日渐成熟,手工艺品也凭借独特的文化韵味收获海外关注。未来,陕西计划将大宗农产品和生鲜产品作为出海重点,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大荔冬枣等优势单品,在中亚、东南亚市场已展现出强劲需求。
不过,特色好物“闯世界”并非易事。生鲜产品的跨境运输是一道难题——冷链加空运的高成本让直接出口难以盈利。“我们想出了‘两步走’的策略,将生鲜产品批量运至目标市场的海外仓,再转化为同城配送,这样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董驰说。
如今,政策红利正为跨境电商保驾护航。“陕西加大了海外仓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要求公共海外仓至少服务三家本地企业,推动资源共享。”董驰介绍。在政策带动下,陕西企业正积极布局海外仓,为生鲜出海筑牢根基。
在董驰看来,人才短缺是当前陕西跨境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亚马逊、天猫海外版等平台流量巨大,但没有专业运营团队根本接不住。”他坦言,相关行业协会近两年一直在发力直播人才和跨境人才培训,甚至吸纳海外人才参与直播短视频创作。
董驰透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陕西正探索多种创新模式:除了海外仓,还布局边境仓适配不同市场;推动易货贸易,比如用国内产品交换哈萨克斯坦的猪肉、柬埔寨的腰果等;互设国家推广窗口,在西安建立俄罗斯食品国家馆,同时将陕西产品推向海外;试点“飞地园区”模式,通过“政府背书”降低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本报记者 石喻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