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丨五年规划列专章讲新发展格局有何新意?

要闻 澎湃新闻 2025-11-11 07:46:50
A1 A2 A3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五年规划(计划),就读懂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也就读懂了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系列专栏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专栏,推出30篇理论普及文章,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新发展格局。

【本文摘要】

党中央立足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发展阶段,着眼“两个大局”的新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二章指导方针中,单独设节阐释规划的战略导向,即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国内经济循环并积极参与全球化,中国也一直处于这样的发展格局中,那么规划为何要单独设节阐释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和以往的发展格局相比究竟新在何处?

一是立足新发展起点。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与代际蓄力,我国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并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点。

从理论上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开创性应用与验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确证;从实践上看,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这一新起点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是着眼新发展方位。“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处的战略方位。回望过去的五年,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螺旋缠绕,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诸多领域甚至发生“南北倒挂”“东西逆转”。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陷入低迷且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逆流持续翻涌,文明交流暗藏交锋与碰撞,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

三是提出新发展要求。一方面,规划明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其中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这五个方面和新发展格局具有辩证统一性。

另一方面,规划首次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从国际上看,任何大国、强国的发展道路都必需以国内大循环的内生性与可靠性为基础,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动、融通性为动力,二者均是内含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大国构建发展格局所遭遇的内外风险与挑战比中小型国家更加复杂多元,因此规划也首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提出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为落实国家安全战略首次设置“安全保障”类指标,以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稳步构建。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讲师)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王莉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方暂停实施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措施 中方回应 下一篇:华中农业大学一学生溺亡 武汉警方通报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