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11-11 07:54:50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AI赋能下的趣味课堂 学校供图
“一脸就能走遍校园”的智慧校园系统;人工智能与语文、数学、科学、信息科技等多学科融合的AI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STEAM实验中心及人工智能实践课程……行走在西安各大校园,人工智能的印记随处可见。AI不再是遥远的科技名词,而是触手可及的学习伙伴、探索世界的有力工具。
当人工智能走进课堂,当数字技术融入育人全过程,西安的校园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这场以AI为引擎的教育变革,正以多元形态重塑校园新样态,让每个孩子都能共享数字时代的优质教育成果。
“一脸就能走遍校园”
人工智能教育扎根西安校园
2025年秋季学期,《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全面落地,绘就了西安AI教育的“路线图”,西安各大校园全面掀起了AI赋能“教”与“学”革命,推动人工智能扎根校园。
在学校门口,刷脸进校园;走进教室,刷脸完成无感考勤;走进餐厅,刷脸完成无感支付;课间休息,刷脸可以在智能体育器械存储柜存取共享球类;刷脸还可以选课走班、借阅图书、进出宿舍、存取手机……在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记者跟随一名高一学生体验了“一脸走遍校园”的智慧校园系统。
“学校从构建智能教育数据体系、重塑智能教学应用范式、打通智能管理应用场景到创新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等,全力打造数智校园新基座,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据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执行校长郑宏宝介绍,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一脸走遍校园”,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到后勤行政管理均实现了数字智能化联网办公。
走进教室,智慧教学新场景让课堂焕发新活力。数学老师秦琼借助豆包生成生动的教学案例;英语老师王小艳通过封面观察、观点分享和人工智能创作的短视频进行情境创设……这些创新应用,提升了课堂效率,也激发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据郑宏宝介绍,学校积极创新,提出将希沃白板、智学网与智能平台深度融合,让每一间常规教室都成为“智慧课堂”的实践场。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成立了德创学院,开展科学教育,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深度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借助AI智能体,为每一位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成长图谱,从课程选择到能力提升,从专业规划到未来发展,实现全方位、精准化培养。
AI走进学生日常课堂
打破学科壁垒 推动跨学科融合
课前,老师用AI备课,借助智能备课助手提前获取文本的历史背景、要点、互动素材,丰富教学的呈现方式;课堂上,老师用手机操作触控白板或大屏上的教学软件,动态选用各类教与学的资源,学生用平板即时互动答题,屏幕上即时出现学情反馈,难点一目了然……
这些场景是西安经开第八小学真实的课堂写照。现场记者看到,从AI备课到AI课堂诊断再到证据化教研,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西安经开第八小学“教—学—研”的每一个环节。
“AI教育的关键在于‘看见每一个学生’,实现因材施教,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据西安经开第八小学执行校长朱磊介绍,学校开设有AI/计算思维通识课程,一年级就开设信息科技课程,三年级设置8课时进阶,覆盖全体学生做“普惠启蒙”。以“在线数字气象站”为载体,学校通过把AI嵌入语文、数学、科学、信息科技等常态课堂,构建出一套覆盖低中高年级的AI课程体系,从低年级感知AI、中年级应用AI到高年级创新AI,各年级的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紧密相连,让孩子们在不同阶段都能收获成长。
当AI走进西安市长安区第四小学的常态课堂,知识有了更鲜活的模样。近期,学校举行了为期两周的“邂逅AI,触摸未来”学科节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解锁新知识,探寻新模式。创客教室里,《选举产生班委会》的教学打破了常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跟着道法老师玩转人工智能设备。AI为语文课堂注入鲜活生命力,经典课文借助沉浸式场景搭建,让文字描述转化为可触摸的真切体验。数学知识跳出抽象的公式与概念,变得生动可感,可根据指令将数字、图形转化为可视化画作……“从‘一人尝试’到‘全员参与’,AI校本课已深度融入扎实的教学实践。”西安市长安区第四小学校长姚雪佳说。
“以AI技术为驱动,学校已从课程、场景、生态、素养四个维度,构建起科技数智教育新生态。”据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龚健辉介绍,以AI为纽带,学校积极搭建跨学科融合课程框架,推动知识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已形成从“单科教学”到“融合共生”的课程新体系。学校开发的“科技+”课程已形成科技+AI、+思政、+劳动等融合课程群。学校自主研发的“码行天下”云平台,支持“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拓展”全流程联动,让学习突破课堂边界,时时、处处发生。
为学生成长全面赋能
让优质资源真正“流动起来”
走进翠华路小学长大校区,AI教室、AI种植、AI操场……AI已融入孩子们的校园日常里。走进“AI种植智慧农场”,孩子们可参与播种、移栽、养护等全过程,并通过智能系统实时调节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用科学仪器记录数据,用画笔描绘植物生长形态,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孩子们在“玩”中收获知识与技能。
在西咸新区第一小学,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9大主题的STEAM实验中心有24门人工智能实践课程,3400余个数字化校本资源为学生成长全面赋能。在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小学,“全员编程”不仅覆盖学生,还有全体教师。学校不光开设有“全员编程”课程,还邀请专业团队开发教材,实施分层教育,持续激发孩子们对科技智创的兴趣。
人工智能更让优质资源真正“流动了起来”。以沣西一小教育集团自主研发的“码行天下”云平台为例,平台共整合了全学科、全学段近4000个数字资源,用户超1万人。通过该平台,集团成员校也实现“校本资源+生成式AI资源”的高效共享。
依托“陕西教育扶智平台”,西安经开第八小学已构建起“1+N+5”远程协同教研共同体。作为牵头校,经开八小已链接起数所帮扶校,让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紧密联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从政策落地到校园实践,从单科教学到跨学科融合实践,从课堂重构到生态赋能……西安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仍在“加速”推进。随着“西安样板”日趋成型,AI将成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托举更多孩子成长为具备创新思维的未来探索者。 记者 牛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