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福州一男子草丛捡到新石器时期贝铲?相关博物馆:属昙石山文化时期务农工具

来源:上游新闻 时间:2025-11-13 17:50:14 编辑:宁姝媛 作者: 版权声明

  近日,网友发帖称,自己在福州市内路过一处贝丘遗址,在枯草间拾到一块形状特殊、带有两个圆孔的“石片”,外观与书中所载新石器时期贝铲颇为相似。他将实物与图录照片进行对比后,在社交平台晒出两者拼图,引发网友热议。

  11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这件拾得物呈近三角形,表面带有明显风化痕迹,两侧对称分布着圆孔,整体轮廓与对比的考古书籍中的“B型贝铲”图片接近。该网友表示:“在之前多次路过的地方,这次意外发现巨大牡蛎制作的穿孔贝铲状器物。”在评论区,许多网友也对这块“草丛捡来的宝物”表示兴趣。有网友称:“像是神秘农具碎片。”也有人打趣道:“传承千年的传统工具。”

网友发帖称捡到的贝铲。网络截图

  记者通过私信联系发帖网友。他告诉记者,这是偶然发现的,“就在草地上,当时看到两个孔,觉得眼熟,回去翻阅资料一看,和昙石山文化时期的贝铲对得上。”

  随后,记者联系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查看相关网帖后确认,从外形和孔位特征来看,确属昙石山文化时期的典型贝类工具。“从研究来看,贝铲在新石器时期可能是一种务农工具,如用于挖掘块茎类作物,或赶小海在滩涂海域中掘取贝类等海洋资源。”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的官网介绍中,有新石器时期的贝铲。官网截图

  据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官网介绍,昙石山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是经过多次考古发掘的一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现存遗址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土各种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玉器等重要文物数千件。贝铲系灰白色天然牡蛎壳磨制而成,是新石器时代较为常见的贝器。

  上游新闻记者冯盛雍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