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近日,《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陕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发掘简报》中披露,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雁塔区长鸣路东侧的月幸路以北、月登阁路以南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在3座唐代墓葬中发现了保存状况较好,刻度、纹饰清晰的3把铜尺,为唐代尺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此次发掘的该墓地位于隋唐长安城东南的浐河西岸,南接少陵原,东与白鹿原隔浐河相望,其中3座唐代墓葬各出土1把铜尺。编号M2409墓葬遭水侵蚀,人骨疑似为二次葬,从盆骨判断,墓主为男性。随葬器物3件(组),包括塔式罐1组、弦纹罐1件、铜尺1把。出土铜尺残,通体金,稍有脱落。残存部分正面留有3个完整寸格和2个残寸格,寸格以双线划分,但线条略有歪斜,未刻分。主体图案是以寸格为轴左右对称的花卉纹,每一朵花占据两个完整寸格,花卉呈中心对称。正面主体图案的空白处还用圆錾刀錾出细密的珍珠地纹。背面正中有一朵花卉,其轮廓线同样是以分段的短线接连而成的弧线錾刻而成。残长12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残存部分每寸格长3.1厘米,较均匀。
编号M2533墓葬出土随葬器物15件(组),种类有陶、瓷、铜、铁和骨器等。出土器物具体有塔式罐1组,陶壶1件,瓷双耳罐1件,瓷盏1件,瓷盖1件,铜尺1把,铜合页2件,铜带钩1件,铜饰2件,铜柄形器1件,铁镢头1件,骨篦2件。出土铜尺完整,正面以双线等分十个寸格,未刻分,寸格内主体图案为花卉、草叶纹,空白处填以细密的珍珠地纹,背面刻桃花流水图案。铜尺长31.1厘米、宽2.2厘米、厚0.2厘米,每寸格的长度在3厘米至3.1厘米。
编号M2669墓葬共出土随葬品12件(组),种类有陶器、陶俑、铜器、漆器、铁器、玉器等。包括塔式罐1组、陶马1件、陶俑1件、开元通宝3枚、铜镜2件、铜尺1把,铁剪1件,刃部附着较大面积的纺织物遗存;漆盒1件;口含1件。出土铜尺完整,通体鎏金,长30.1厘米、宽约1.9厘米、厚0.2厘米。正面以双线划分寸格,未刻分,每两寸格内刻画一组左右对称的花卉纹,四周空白处以细密的珍珠地纹。背面正中刻画一朵繁盛的花卉,左右两端各有短线构成的简易图案。
据介绍,目前所见各种材质的唐尺共41把,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14把。此次月登阁村发掘的3座唐墓均为小型墓葬,出土的3把铜尺装饰纹样和刻画技法均类似,且其一般与铜镜、铁剪同出,或可推测这些尺子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尺,既可用于家庭制衣,也可用于布匹买卖等商品交换活动。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