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陕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举办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王强 2025-11-19 16:31:02
A1 A2 A3

  “五年来,我们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统筹发展和民生、统筹发展和保护、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11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到会介绍陕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发布会上,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青峰从六个方面介绍了陕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争做西部示范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动能向新转换、结构向优调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3.55万亿元,居全国第14位、西部第2位;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万美元、居全国第1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左右,显著高于经济增速。

  硬件支撑更加坚实。累计开工“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2144个、完成投资3.05万亿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引汉济渭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建成投运,西延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西十、延榆等四条高铁同时在建。

  创新引领发展、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更加强劲

  创新体系实现了系统重塑。“十四五”时期,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位居西部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第10、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全国第4,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2,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服务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能力不断提升。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合功能持续放大,“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上升成为国家改革举措,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

  现代化产业体系初见成效。聚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煤炭年产量达到7.8亿吨、较2020年增加1亿吨,天然气、原油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第4,一批重大能源化工、电力外送、资源开发项目开工建设,能源安全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形成航空、工业母机等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钛金属加工、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新能源汽车年产超过100万辆,低空经济、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服务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42.4%上升至46.9%。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

  坚持改革赋能、扩大双向开放

  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方面,发展环境越来越好。37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并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关键要素配置效率稳步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数量较2020年增加了150多万户,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另一方面,开放水平越来越高。成功举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陕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能力和作用全方位提升。自贸试验区38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陕西中欧(亚)班列开行量超过全国总量的1/4,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坚持彰显区域特色、加快城乡融合

  发展协调性均衡性持续提高

  区域特色优势凸显。推进关中科技赋能创新升级、陕北能源革命转型升级、陕南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区域经济协作进一步深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加快建设,西安—咸阳一体化设施“硬联通”和公共服务“软联通”同步提速;陕北能源转化步伐持续加快,榆林生产总值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名升至第一;陕南“两山转化”通道持续拓展,旅游康养、新型储能等产业蓬勃发展。

  县域经济蝶变跃升。县域经济总量从1.25万亿元提升到1.68万亿元,生产总值过200亿元的县预计增加到30个左右、实现“翻一番”,县域主导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5万亿元。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涌现出洛川苹果、大荔冬枣、府谷镁合金等一批“金字招牌”。

  乡村振兴活力越来越强。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达到11个,苹果、猕猴桃、羊乳3个产业体量稳居全国首位,陕西特色农业连续多年发展向好,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加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十四五”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0%,五年累计新增就业超过210万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事业投入累计突破5000亿元,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县区全覆盖,83个县(区)医院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医院基本标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养老床位23.2万张、托位18.2万个。

  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建成开放西安国家版本馆、关中革命纪念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精彩圆满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陕西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文旅市场持续火热,西安已经成为全国旅游热门打卡地。

  安全发展底线兜得更牢。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中尽显陕西担当,超过六成的原煤、近五成的天然气和近三成的发电量外送兄弟省份。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综合生产能力超过1350万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美丽陕西建设展现新形象

  “十四五”时期是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时期。秦岭陕西段环境优良面积达99.4%,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保持在Ⅱ类、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现“双下降”,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生态安全“三大屏障”进一步筑牢。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并保持“长治久清”,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持续好转,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陕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最大的时期。制定实施产业、能源、供热、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案,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预计到今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商洛市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榆林、西咸新区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十四五”,全省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办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大事、难事、要事,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平稳开局,为“十五五”接续奋斗奠定了坚实基础。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陕西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将陆续邀请各厅局、各地市进行发布,介绍全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强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市通报燃气执法典型案例:液化气钢瓶倒放、使用不达标的燃气器具……这些安全隐患要避开!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