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5-11-21 18:21:08 编辑:唐港 版权声明
最近,一款号称“电子咖啡手环”的产品凭“硬核操作”圈了不少关注——不用灌咖啡、不用嚼薄荷,靠手环刺激正中神经增脑供血来提神,被笑称“赛博时代的悬梁刺股”,逛累了想摸鱼犯困,戴它一下立马“回魂”。
在电商平台,澎湃新闻“马上测”看到了同款“电子咖啡手环”,800多元的手环成了部分打工人的“续命装备”,评论区里满是“打工牛马必备”“困到睁不开眼,电一下立马精神”的吐槽。更有意思的是有人说“人有痛感才知存在,安逸久了缺乏活着感”,听着有点玄,说到底还是被高压工作逼得,靠点刺痛感驱散疲惫。不过,也有网友说这些手环就是智商税,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只打工人,学生也有专属“电击款”。我们发现,电商平台有不少百元左右的电击手表,多款销量超5000,文案直白写着“强力电击闹钟”“不醒包退”,专门针对起床难、学习累的学生。具体介绍中还称,是“用安全、适度的电流电击,帮助使用者解决犯困问题,摆脱赖床、拖延症等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商品介绍中还称,“该产品在使用数天后,大脑潜意识会认为到时间就会收到电击,故而自觉清醒。”经数周使用,即便脱离设备也能保持早起的习惯。此外,手表还可以结合手机小程序,进行手机控制,由他人介入调控,共同进行设置。
我们购买了一款基础款电击手表实测发现,手表共有十个强度的档位,戴上手环、开启电击模式后,能感受到轻微的酥麻,但并不是很明显,随着档位的提升,电击感逐渐加强,是从“蚂蚁时不时咬一口”,到“小猫时不时咬一口”的感受。
我们实测发现,电击手表带着运行时,并无明显痛感,但能感觉到电流经过神经、蔓延至手臂,确实能让人清醒,但这种清醒是由于电流原因还是因内心对电流的本能恐惧,很难说清楚。最终,我和同事分别在第七和第八个档位时,取下了手表。
电击疗法曾遭全网诟病,谁能想到如今大家会主动戴电击装备?不管是靠痛感找清醒,还是用电击逼自己起床,本质都是被生活节奏推着走的妥协,只是这份“提神刚需”,总让人觉得有点无奈又好笑。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1月18日报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辛佳蔚介绍,电子咖啡手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腕部电极片释放微安至毫安级的温和电脉冲,作用于手腕内侧的正中神经——这根神经与大脑皮层直接相连,是传递感觉与运动信号的重要通道。
辛佳蔚强调,微电流是“物理唤醒”,通过刺激神经通路直接提升大脑兴奋性。微电流的提神效果受个体神经敏感性、身体基础状态影响极大:“有的人对电流刺激反应敏感,可能戴几分钟就觉得清醒;但对神经敏感性低的人来说,即使调至最高档位,也可能没明显感觉。”
辛佳蔚给消费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正确认识电子咖啡手环,它是“辅助提神工具”,不是“疲劳解决方案”;其次,购买前务必自查是否属于禁忌人群,不确定时可咨询神经内科或心内科医生;最后,使用时从最低档位开始尝试,若出现手腕麻木、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