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陕西何以竞逐万亿级赛道?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11-23 07:45:23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上,参会企业对人形采摘机器人进行现场展示(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霍强

  在陕西、新疆、内蒙古等地的部分煤矿,陕西能控安远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井下,代替工人开展安全巡检。

  在南方的一些河流、湖泊,陕西光子核仪辐射探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水下无人辐射侦测系统执行水污染检测等任务。

  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学季的迎新现场,轮式人形机器人“巡霄”不仅能与新同学握手,还能答疑、带路。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即将催生出一个万亿级赛道。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产量已超去年全年。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陕西依托优势科技资源、雄厚工业基础及本地应用市场,将机器人产业链纳入34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正在这条赛道上加速发力。

  产业聚集区建设成效初显

  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巡霄”向模特献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2024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国内头部移动操作机器人企业优艾智合联合创立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今年3月,研究院对外发布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矩阵,包含7款产品,涵盖双足、轮式、四足、履带式等形态。“巡霄”正是其中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场景探索,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更多实际应用领域。”1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梅雪松说。

  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快速发展是西安市碑林区打造机器人研发创新高地的一个缩影。2024年,陕西开始推进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由西安市政府统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参与建设。

  其中,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重点建设机器人应用场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高地,碑林区重点建设机器人研发创新高地,西安市未央区重点建设机器人制造研发基地。以碑林区为例,该区充分发挥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分布集中等优势,以环大学创新产业带为核心,开展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攻关,打造产业创新集群。

  在西安主城区西北部,未央区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也在提速。总投资近22亿元的三大项目——粤浦科技·未央国际科创中心、仙同智谷、立讯未来中心在火热建设中。

  仙同智谷和立讯未来中心2家企业西北总部建成后,将填补西北地区高端机器人产业空白。以仙同智谷为例,这家聚焦清洁服务细分领域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建设清洁机器人产品研发中试基地及新产品批量生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实现亩均产值1200万元。

  “我们将以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和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为重点,搭建金融机构、高校资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加大培育力度,实现机器人产业聚集发展。”未央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组合拳”助企业“轻装上阵”

  “最近,我们的灵巧手电机和关节模组电机完成了定型测试。公司拿到了国内一家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3万余套关节模组电机和近万套灵巧手电机的意向订单。”11月14日,西安精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动科技”)总经理于海秋告诉记者。

  精动科技由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教授团队共同创建,是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沣东新城承载区入驻企业。

  于海秋介绍,灵巧手和关节模组占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的30%以上,是其性能优劣的关键一环。以灵巧手电机为例,其主要由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丝杠等构成。精动科技是国内少数攻克多极对数空心杯电机研发难题并实现量产的企业。

  “通俗点说,就是我们为人形机器人生产的‘手’功率更大。如果别的产品可以拿起一包纸巾,我们的产品就能拿起一瓶水。这有助于提高人形机器人整体性能,市场前景广阔。”于海秋说。

  目前,精动科技正在和国家电网以及多家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合作洽谈。

  “赛道选准了,沣东新城也来对了。政府部门在政策落实、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帮助。”于海秋说。

  2025年初,由于订单量增加,精动科技原有场地不够,影响了企业发展。沣东新城管委会和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得知消息后,主动对接、多方协调,帮企业快速解决了问题。

  为帮助入驻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沣东新城在产业招商、办公场所、金融支持等方面打出一套惠企政策“组合拳”。目前,区域内机器人产业链链上企业超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2亿元。

  “我们制定了《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提升方案(2024—2027)》和产业图谱。目前,陕西机器人产业已逐渐涵盖整机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等产业链主要环节。”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负责人说。

  场景牵引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风口虽至,但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着应用场景不足的挑战。

  “产业要发展,单靠‘表演’功能远远不够,要想拉开差距,找到创造实际价值的刚需场景才是正路。”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徐俊说。

  “以‘巡霄’为例,它不单单能在迎新现场‘炫技’,还能针对大面积复杂室内场景,凭借长续航和高灵活性的优势,完成故障排查、无尘搬运、物资调度等多样化任务。”优艾智合品牌公关负责人陈菁钰说。

  不只是“巡霄”,在西咸新区,同力重工自动化生产基地引入的新一代焊接机器人,使生产效率提升40%、综合能耗下降35%;不远处的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陕西海川医药有限公司使用的由AGV移动机器人、智能分拣机械手等组成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将产品出库效率提升超40%,节约人工成本25%以上。

  “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我们将发挥牵头组建的陕西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和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作用,助力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平台,推动陕西机器人产业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徐俊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10月31日,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代表会聚一堂,发布机器人新产品,推介特种机器人新技术,进行重点项目签约。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机器人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9.54%。一批整机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已进入巡检监测、搬运物流、建筑、医疗康复、农业等领域。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做好陕西机器人产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快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建好陕西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让机器人早日走进千家万户。”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负责人说。



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