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从家乡到黄河源头再到入海口 他带着80多岁母亲沿黄河逛个遍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11-23 07:40:41
A1 A2 A3

  7e8fc0058f725e0516bef8f5cab3f77f.jpg

万里黄河自榆林入陕,在合阳汇聚成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湿地——洽川湿地。对合阳人来说,“母亲河”不仅是黄河的象征,它更是一条流淌在心中的情感纽带。

  自2021年8月起,合阳人习志勇带着当年85岁的母亲马麦兰踏上了属于他们的黄河之旅——从家乡到黄河源头,再到浩瀚的入海口,四次行程持续近60天,行程约2万公里。

  从巴颜喀拉到渤海湾,习志勇用相机定格下了与母亲共游黄河的每一个珍贵瞬间。近日,他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讲述了带母亲游历“母亲河”的心路历程。

  “趁她走得动

  就陪她看看母亲河”

  “母亲年轻时曾参加过黄河水利工程,我小时候也跟着她一起上过黄河工地。那时的黄河工地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一切都是靠人工完成的。我看到他们白天黑夜不停地工作,晚上拉着电灯一直忙到深夜,那个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习志勇回忆说。

  据习志勇的母亲马麦兰讲述,上世纪70年代,为了发展渭北农业,解决旱塬人民的吃水与灌溉问题,十几万农民参加了家乡东雷抽黄水利工程建设。她说那时候移动土方靠的是架子车,压实堤坝靠的是人工夯,仅有的工程机械就是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当时的标语口号是“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中国人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

  “你们不晓得,人都吃不饱,但是干劲大得很。军号一响,大家都一路小跑,推架子车的、担担子的、抬笼的……”马麦兰回忆着。

  谈到带母亲游黄河的初衷,习志勇说:“我多年来一直在外工作,未能常伴母亲左右。母亲常年照顾家里,也从来没出过远门。看着她年纪越来越大,就想着趁她还能走得动,带她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想着母亲常念叨着家乡黄河的变化,就决定陪她看看母亲河。”

  买二手房车带着85岁母亲

  去了黄河源头

  2021年8月,习志勇贷款买了一辆二手房车,带着85岁母亲踏上了他们的首次黄河之旅,目的地是黄河的源头。“一开始我考虑的是开普通轿车,但长途旅行对老年人来说不便,尤其是上厕所、休息等问题。”

  习志勇表示,黄河的源头在哪里,这一问题一直是他心中的疑问。从地理课本上的描述到亲自走访,他和母亲第一次旅行到了黄河的源头——青海省玛多县。

  在这段旅程中,母子二人途经青海、甘肃、内蒙古,还路过了黄河上游的积石峡与贵德一带。在经过“狐跳峡大桥”时,他们被这段峡谷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在积石峡最窄处,他停下了车,拍下了第一张母亲与黄河的照片:细雨与河风拂过,母亲的白发被吹得凌乱,在远处的秃红崖壁上,点缀着成群的山羊。

  常言说“天下黄河贵德清”,这片区域的黄河水因地势高,清澈见底,呈现出与大众印象中的“黄”河截然不同的美丽景象。习志勇说:“在贵德县,我大声问母亲:‘黄河水清不清?’母亲激动地回答:‘清,清湛湛!’”

  在整个旅程中,他们大部分时间住在房车里,早餐熬些稀饭、煮鸡蛋以及冲奶粉等,而在一些城市停留时,他们也会尝尝当地的小吃。有一次,看到路边长满了灰灰菜,母亲摘来蒸成菜疙瘩,那一餐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妈吃饭不挑,但节省惯了,总是舍不得在外面吃饭,嫌乱花钱,总说自己做点吃。她不太吃肉,怕不好消化。在青甘宁一带,食物以牛羊肉为主,有次母亲吃得肚子不舒服,那时候我真的很担心,怕是高原反应,幸好她休息一会儿就恢复了过来。”习志勇说。

  习志勇记得在内蒙古沙漠公路上遭遇的惊心动魄的考验。那段路上提示有限高,但又没有岔路,天气突然变化,大风吹起沙尘,天也越来越阴沉。他说:“我一路担心着限高的标志和前方的路况,生怕车辆无法通过。硬着头皮决定继续前行,直到看见前方有大卡车驶过,我才松了一口气”。

  旅途中母亲和孩子一起玩

  从没见过她这么开心

  黄河之行并非一气呵成,每次都相隔一段时间,分四次走完了黄河上、中、下游。

  2022年5月,习志勇带着母亲踏上了他们的第二次黄河之旅。从黄河禹门口到潼关,母亲相对熟悉,也算是故地重游。黄河禹门口位于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市交界,是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南端出口,也是黄河最窄的地方。在这里,习志勇给母亲讲了“鲤鱼跃龙门”“大禹治水”以及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的故事;在大荔的“丰图义仓”,母亲聊起麦粒,呈现出满脸的丰收喜悦;在一块刻着“不到黄河心不甘”的石碑前,母子俩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2023年10月,习志勇带着母亲再次启程,目标是黄河入海口。他们从黄河流域的历史重镇潼关出发,接着前往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函谷关;母子俩途经了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曲阜、济南,最终到达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黄河口镇。站在“黄河入海口”的石碑前,他们合影留念。

  2024年9月底,最后一次黄河之行的目的地,是四川境内的黄河第一湾和甘肃境内的黄河三峡。与前三次不同,这次习志勇的妻子也一起同行。黄河第一湾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在海拔3434米处有两块石碑,寓意着“三生三世”。习志勇与母亲合影时,妻子开玩笑地对母亲说:“这下坏了,三生三世都得做你的儿媳妇,难以翻身啊!”母亲笑着回应道:“风水轮流转,下一世你做婆婆!”

  通过四次黄河之旅,习志勇最大的感触是与母亲越来越亲近。“以前我们相处的时间总是很短,主要是节假日回家看看,而这次长时间的陪伴让我们更加亲近。”他说,“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小争执,但我们都尽量包容对方。母亲脾气随和,我也尽量照顾她的感受。”

  旅行也让习志勇看到了母亲与平时不同的一面。有一次,他们在山东的一处服务区停留,母亲看到一些孩子在玩耍,竟也加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玩秋千,笑得开心极了。“我好像从来没见过我妈这么开心地笑过,她可能不再年轻,但她的心态却像个孩子,完全放松下来,享受旅行的乐趣。”习志勇感慨道。

  习志勇说:“我开着房车带我妈旅行,路上我妈最常被问到的就是:‘老人家高寿啊?您真幸福呀!’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特别开心。这些简单的互动,让她在旅途中也收获了许多关爱和尊重。”

  “不一定要远行

  最重要的是陪伴老人”

  在黄河之旅中,习志勇的相机记录下了沿途的风景,也记录下了与母亲共同走过的每一个瞬间。他坦言,母亲的陪伴使得整个旅程充满温馨,黄河也成为了他们亲情与回忆的见证。

  谈到母亲的现状,习志勇表示:“去年做了胆管结石手术,在我家住了一个冬天。基本没有出门,只是我在上下班的时候,她会趴在阳台的窗前,看着我进出小区。今年春天,她又惦记着残疾的妹妹,回了老家。”

  目前,母亲已近90高龄,习志勇表示退休后会有更多时间,但母亲的身体状况不方便长时间旅行,但会多带她去附近转转,看看不同的地方。他说:“其实,旅行并不一定要多么奢华,也不一定要远行,最重要的是陪伴老人,带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娃带我从黄河头头到黄河尾巴,一路上我特别开心。”谈到黄河之旅,马麦兰老人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说话之间还笑得格外爽朗。

  “我娃说要带我去看黄河,我以为只是看看附近的地方,没想到跑了那么远,去了那么多地方!”老人说,“我没出过远门,年纪也大了,刚开始心里老想着,为什么非得花这些钱呢?但我知道,都是娃的一片孝心。”

  谈到黄河之旅,马麦兰说:“这是我们娘俩几十年来最长时间的一次相处,娃把车开到哪里就是哪里,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过河,一会儿看景拍照……我虽然上了年纪,但脑子腿脚还可以,能帮点忙就帮点忙,不需帮忙就跟着慢慢转悠。”

  习志勇表示,他计划将这段与母亲共同游历黄河的经历编成一本书,科普黄河知识,讲讲黄河故事。

  回忆起旅途中所见的风景,马麦兰说,每到一个地方,她都感受到了家家户户的干净整洁和人们的热情。尤其是一些曾被她认为贫困的地方,让她感到惊讶。“我以前听说甘肃那个地方很苦,但我现在看到了,那里的人们看起来都很富足,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 (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风口已至,陕西何以竞逐万亿级赛道? 下一篇:退休教授借儿孙名字买别墅 如今房子要不回来儿子还闹离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