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11-25 06:58:20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11月19日,市民游客在天汉湿地公园与红嘴鸥互动。 本报记者 段承甫摄
本报记者 段承甫 杨露雅
11月19日下午,冬日暖阳下的汉江波光粼粼。在位于汉中市中心城区的天汉湿地公园,上千只羽翼洁白的红嘴鸥在江面盘旋、嬉戏,灵动的身影为冬日里的汉江再添生机,江边“人鸥同框”的画面成为动人的风景。
“红嘴鸥已经连续18年来汉中过冬,来得一年比一年早、数量一年比一年多。”78岁的汉中“红嘴鸥之家”志愿者蔡祥庆告诉记者,10月31日,100多只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先头部队”抵达它们熟悉的栖息地——天汉湿地公园,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星期。
天汉湿地公园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2008年冬,蔡祥庆和几名退休老人在汉江边意外发现了几只罕见的鸟。经相关专家辨认,这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
从那年开始,一群因“鸥”结缘的爱鸟人士自发地守护这些远方“来客”。他们成立“红嘴鸥之家”志愿者团队,为红嘴鸥“送餐”“护航”。
蔡祥庆介绍,红嘴鸥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它们夏季在欧亚大陆北部湿地集群繁殖,秋天飞往南部地区越冬。
红嘴鸥在中国的越冬地主要在云南昆明,其次是广东、福建和浙江的一些沿海区域。汉中近年来也成为红嘴鸥理想的越冬之地。每年秋末冬初,红嘴鸥陆续从西伯利亚飞抵汉江畔越冬,次年3月底至4月初返回原地繁衍。
被誉为“海鸥妈妈”的志愿者杨静常年在天汉湿地公园喂养、观察和记录这些候鸟,对它们的习性非常了解。“2012年加入‘红嘴鸥之家’志愿者团队后,我每年都会提前一个月做准备,迎接‘鸥宝’们的回归。”杨静说。
家住汉中火车站附近的志愿者余晓华每天都会到江边喂鸥,她在家精心制作“鸥食”,从11时左右陪伴这些红嘴鸥到傍晚。每次,她扬起手喂食红嘴鸥,总会引得鸥群热情“起舞”。
“前两天我们拍到一只来自北极的‘稀客’三趾鸥,这只‘落单’的三趾鸥跟着红嘴鸥一起飞到了汉中。”蔡祥庆翻看着手机里的视频,向记者展示拍摄的珍稀鸟类。
据了解,三趾鸥栖息于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海洋环境,繁殖期常在北极海岸岛屿活动。11月18日上午,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鸟类专家李耘说:“这只三趾鸥是出生不满一年的亚成体,可能是迁徙途中偏离常规路线成了‘旅鸟’。”
野生鸟类被誉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它们对环境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
除了红嘴鸥,彩鹮、卷羽鹈鹕、中华秋沙鸭、白腰杓鹬等珍稀鸟类不约而同“打卡”汉中,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生态画面,充分证明了汉中生态城市建设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汉中市坚持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深入践行“柔性治水”和“海绵城市”理念,将天汉湿地公园打造成市民“幸福园”,建立起人水和谐的生态系统。目前,天汉湿地公园有219座岛屿,还有314种植物、30余种鱼类和90余种鸟类,成为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生态家园。
随着生态越来越好,每年会有超过6万只候鸟到汉中停留补给。汉中常见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从618种增至684种,野生植物种类稳定在2942种。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在汉中区域的种群数量实现了从7只到7000余只的历史性跨越。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