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亮
9天8夜,190个小时后,115名被困矿工获救,余下38人仍有生还希望。
这是关于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的最新数字更新。每个数字的跳动,都牵扯着亿万人心的律动。自从3月28日14时30分起,当得知153名矿工被困井下时,每一分每一秒的逝去,都让我们坐立难安。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相连,正如前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后一样。亿万人民的关注与祈福,数千名救援者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或是铸就此次被称为“王家岭奇迹”的开始。
这确实是个奇迹,除去汶川地震救援外,在中国矿难史乃至整个灾难救援史上,都可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生命的奇迹,让人惊叹,我们却也并不陌生。如汶川地震中,甚至有被困超200小时而获救的生命奇迹。这说明只要心存有希望永不放弃,就有可能成就奇迹。不过,即便如此王家岭救援创下的奇迹,还是值得激赏。
该奇迹的意义,更多或不在于见证了被困者突破生理极限的奇迹,而在于当地政府、救援方以及外界舆论关注联手打造出的救援奇迹。且因为“矿难”二字,救援奇迹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更深远更强烈的释放。
这么说,想必大家都能理解,特别是当矿难所在地又是山西的时候。矿难频发,已造成审丑疲劳,单位产量下的死亡人数,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近些年每起矿难尤其是造成重大伤亡的特大矿难发生后,媒体和舆论已觉该说的话都说尽了,但矿难之痛仍屡屡痛彻心扉。让人无力乃至绝望。有此背景,王家岭救援奇迹才更显意义非凡。
不过,人们对矿难失去关注兴趣,觉得无话可说,并不是意味着煤矿安全方面真的一点问题没有,相反,连国家煤矿安监部门高层都曾痛心地斥责:“矿难的背后是官僚腐败!”矿难频发原因所在多多,各方对此也都心知肚明,如监守自盗、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但说了这么多年,它似乎还是个无解的死结。这才是让人既沮丧又愤怒之处。
这次更有个别亲历者发出 “一辈子不会再当矿工”的悲呼。当能否正常下班竟成为一种生存考验,这样的职业还有何尊严?这让人想起徐贲的《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中说的:在没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中,个人不可能受尊重,也不可能有尊严。而隐藏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凶残和野蛮可以多么轻易地把人的无尊严,确立为一种当然的生活方式。矿工 “下班”成“生还”就是对这句最好的注释了。
而王家岭救援则打破了这个残忍的“惯例”,不妨视为一种对公共尊严的救赎。当然需要救赎的尊严不只是煤矿一域,从毒奶粉、地沟油,再到民生在房价、医疗、教育方面不堪承受之重,都表明安全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还很稀缺。要增进公共生活的个人尊严和群体尊严,需要你我持之以恒的努力,当然更需政府部门奋起而为,为我们提供优质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