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万无一失”
48小时后无会员反馈则报警
为了获悉饭局过程的细节,经记者再三沟通,这名负责人又给记者发了一个饭局过程详解,并注明“会员必看”。
“过程详解”中的表述,大致勾勒出了“饭局”的雏形:按照男女会员提出的要求,每个城市的负责人分别向双方发出推荐,并询问是否需要进行前期沟通,一旦促成饭局,负责人会记录这次饭局出席者和邀请者的信息。饭局后双方必须在48小时内向负责人反馈信息。如果超时,负责人会取消未反馈方的会员资格,如果一直不能确保双方的安全,会作报警处理。
“入会的男会员我们都是做实名认证的,有非分之想的会员我们是不接受注册的。”也许是为了打消记者的安全顾虑,这名网站负责人对此着重强调。
“饭局门”网站的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情况反映良好,并且进展的很顺利,为了证明自己的话,这位负责人还拿出了数据———5月份一个月,在北京促成饭局27次,重庆18次,并且都没有收到会员投诉。
“加入饭局门不久,就已经出席了5次饭局,赚了6千多元,约我的人都很有素质,我并不觉得这种赚钱的方式可耻”;
“平时的空闲时间比较多,加入饭局门之后,每天都会接到约我吃饭的电话,出席一些有档次的饭局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朋友聚会一样。其实想一想,明星们都出席饭局,我们有什么丢人的”。
……
在“饭局门”网站的留言板上,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会员留言”。
虽然网站的相关措施显得“尽善尽美”,但对于这一网站“只负责前期沟通协调,不参与饭局”的做法,记者最后仍以“难以保障人身安全”表示拒绝入会。
“我们在饭局前记录双方的信息,就是让双方心有顾忌,不敢为所欲为,通过这种方式,把图谋不轨的人挡在外面,但是饭局如何进行,得自己把握。当然,饭后双方在同意的基础上可以继续交往联系。”面对记者的拒绝,网站负责人急忙予以辩解。
现如今,陪吃饭赚钱已不是美女明星的专利,“饭局门”网站把它带入了寻常女子的生活,但是,那些富二代、老总花费如此之高价,真的就为了请美女相陪,吃一顿饭?
“有钱人的想法,你没尝试过是理解不了的,他们拿钱不当钱。”网站负责人如此解释说。
但事实似乎远不止这么单纯。
据行内人士分析,“饭局门”实际上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女会员真的就只想陪着吃顿饭,一则可以赚钱,二则可以认识更多的“白马王子”。男会员也是正人君子,真的只求吃顿饭,图个气氛,再甚者“多金男”意图通过这个平台,认识更多美女,纯粹希望扩大生活交际范围。
第二种情况是表面上各方都打着吃饭的招牌,背地里却勾结通过这个“淫媒”做些“淫事”。也就是说,如果入局的三方都想通过这个“局”各取所需,打着饭后同意继续交往的名义做些不法勾当,然后再随便找个理由说再见。那么,该网站并不是“月老”牵了红线,而成为披上貌似合法的外衣实则成为介绍卖淫的“温床”。
监管有难度
“饭局门”如何保证合法经营
是合法中介的“红娘”,还是介绍卖淫的“温床”?
“我们咨询过律师的,我们在法律上属于中间人,法律认可的,违法的事不做的。”对于记者的质疑,网站负责人自信地强调。
对此,重庆律师钟雨江认为,这种“饭局交友”形式,有可能涉嫌犯有刑法规定的“组织卖淫罪”和“介绍卖淫罪”。如果网站的经营者招募(组织)或吸引女性注册会员(介绍),并对每位女性的饭局价格“明码标价”,并明知参加饭局的双方会发生两性关系(即支付饭局价格和卖淫),网站的经营者以收取“会员费”的形式获得利益,即可认定为涉嫌“组织卖淫罪”和“介绍卖淫罪”。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以类似“介绍交友”为目的,联系会员参加饭局,而不实质地参与到会员的聚餐和以后的恋爱交往、或其他两性关系,法律对此是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
“仅就参与‘饭局’的男女双方来看,已超越一般意义上、法律调整之外的社会关系,构成民事法律关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杨茂则认为,会员和网站形成了一个服务合同,属合同法上的无名合同。就组织者与双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则形成居间合同。组织者负有提供缔约机会的义务,并应在征得入会会员的同意下使用(包括公布)其个人资料。
“但是,居间所提供的缔约事项不应当违反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因此这种行为不应当受法律保护。”杨茂强调。
杨茂告诉记者,以吃饭的方式交友虽更多受道德因素制约,不涉及法律问题,但如果受潜规则指引,以女方色相“按质论价”,“明码实价”地“消费”,则不仅有向情色交易延伸的危险,并且这种服务关系本身有违公序良俗原则,不应当由法律给予支持。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钟雨江表示“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他认为,个人隐私他人无权干涉,即使涉嫌卖淫嫖娼,社会危害性较小,公安机关打击的难度非常大,如强行介入,极有可能侵害公民权利和自由。
杨茂则分析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客观的社会根源,也有主观的道德根源。客观上,由于转型期的社会贫富差距增大,而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当中的比重过小,很容易滋生好逸恶劳的情绪;主观上,由于社会道德水平偏低,拜金主义严重泛滥,导致金钱成为衡量是非得失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