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攀比加工资
6月,随着深圳富士康和佛山南海本田加薪,珠三角的产业工人问候朋友最多的是“涨工资了没有”。下班后短暂的休息时间,很多工人都在谈论哪家工厂加了工资,哪家工厂没有加。
四川人董慧明有很多老乡分布在珠三角的各个工厂里,“被涨薪”后的董慧明逐个打电话询问了几十个老乡,“看他们加工资了没有。”董慧明说,“结果加了工资的只有一两个厂,而且还是因为招不到工人,才加了一点。”
董慧明上网到工人较多的一个当地论坛中发帖:“都说加薪了,大家都加了吗?”帖子马上受到很多工人的吹捧,但是90%以上的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即使如此,各方的传言却让很多工人都在心里预定了一个涨薪的期望。“别人加那么多,如果我们厂还不加,下个月我就要辞职了。”广州白云区通运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曹立标说。
“听说要加工资,还高兴了很久,以为能拿到两千五六了,结果不让加班了,收入反差很大。”张翼文也说。
工人心里的落差,使得很多本来就不安心的工人冒出辞职的想法。曹立标就表示,没加到工资,很多老乡都想辞职回江西老家。
对于用工,东莞凯姆服装厂老板彭建选用“旧病添新伤”来形容。据央视《经济半小时》引述数据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目前短缺工人接近200万。彭建选则认定用工荒还会加剧。
广东省总工会办公室人士表示,6月广东省成立了检查组,在广东多地进行了用工情况调研。广东省总工会也多次召开市工会主席会议,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企业难平衡
深圳富士康宣布再次提高工资后的第三天,工人对老板彭建选说:“我们也要涨工资。”
而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位做了十多年服装厂老板的生意人,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企业生存压力。“服装厂的利润下降得非常快,在东莞,现在服装厂的利润充其量只有3个点,而且这还没有把风险因素扣除。”彭建选说。
去年下半年,彭建选曾估计,东莞服装制造业的利润还有8个点左右。彭建选的工厂很多订单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其和客户形成了“原有基本价”。“现在客户在原有基本价上调20%,已经很诚心了,但我还是不敢接,因为一接就亏本。”他说。
服装行业原材料最近半年急速上涨,去年下半年棉花8000元/吨,现在涨到近20000元/吨;腈纶的价格也在这一时段涨了很多。彭建选称,单单原材料一项就上涨了20%-30%。
据林江的调查,东莞企业平均工资涨幅如果超过5%,就会难以承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工人工资几乎成为海市蜃楼。这些企业要提高工资,唯一的办法是要求上游客户承担一部分。
彭建选开始关注用工成本更低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很多企业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彭建选称,有位富士康高层不久前曾对他说起,深圳富士康迁移的真正目的地是东南亚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珠三角一度以外贸发达著称,外贸数据甚至可以看出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事实上,从数据上看,珠三角的外贸正在令人焦虑,今年前五个月珠三角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幅为34%,不仅低于长三角的45%,而且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产业升级是个老话题,“但是不能升就要让企业倒闭吗?东莞有一个完备的电子产业链,有些工厂甚至只生产电脑主机的外壳,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东莞塘厦镇一家电子厂的总经理岚峰说。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惠武说,很多中小企业确实碰到了问题,但产业升级不止是政策推进经济转型的主线,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就眼下形势,林江表示,即使东莞企业涨薪达到10%,也很难让工人满意。平衡工人期望薪值与企业效益,是中国制造业接下来很多年里要考虑和探索的问题。(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