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成都一剽窃者将照片旋转后获国际摄影大赛特等奖
http://news.hsw.cn    来源: 扬子晚报  2010-07-19 08:5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被修改后的获奖作品

任世琛的原作品

  7月14日,兰州某报社摄影记者任世琛上网时,发现2010年“人与水”国际摄影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他点开一看,却被一张获得特等奖、名为“千里寻水”的摄影作品惊呆了。“我明明没有报名参赛,为什么我的作品会得特等奖。”

  任世琛仔细一看,发现该作品虽然内容与自己所摄的完全一致,但是构图方向却截然相反,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作品被剽窃后修改了。

  这幅作品是任世琛10年来拍摄的《旱区的孩子》中的一幅。1999年以来,任世琛花费近10万元,深入到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100多个干旱乡村,拍摄了3000多张有关干旱少雨导致孩子饮用水困难的纪实图片,该组专题图片还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

  “这张照片我在2007年2月22日拍摄于甘肃省正宁县,当时听说这里的人们经常为了取水打架。”任世琛说,因为干旱,当地的机井没有水,人们都到山下的山眼泉里去挑。等到第六天,他站在村民取水的山路上观望时,眼前出现了照片上的一幕,他则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

  接到任世琛的举报电话后,大赛组委会迅速调查,在参赛者张子平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对作品的著作权后,组委会遂于7月16日在网上发表声明,取消了其获奖资格,并向任世琛发去了一封致歉函。

  “这次投稿参赛作品有2000多张,我们人手有限,所以不能一一核实。”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李景峰说,他们对照片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现在也只是把获奖作品放在网上公示,就是为了接受社会的监督。

  修改任世琛作品后并拿去参赛得奖的人名叫张子平,来自成都。“他将我的作品从网上下载后,再经过处理图片的软件旋转方向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任世琛说,自己辛苦换来的作品,被人轻松地拿去参赛。他希望张子平能够道歉,并对他著作权和名誉权造成的损害作出赔偿。

  记者在网上搜索“张子平”的信息,发现该人曾多次参加国内的各项摄影大赛,还有不少作品获了奖。但当记者询问川内摄影界多名知名人士时,他们均说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前日下午5点半,几经辗转,记者终于拨通了张子平的电话。当听说记者所询是“剽窃”一事时,张子平称自己不愿就此事发表评论,随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据华西都市报)

编辑:李斌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点击过亿博主被曝“剽窃”记者揭博客圈潜规则 06-02 13:35
中国美术馆馆长被诉剽窃 反驳称起诉者炒作 04-13 14:58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剽窃国外学者论文 08-04 10:17
西安音乐学院一教材被指剽窃 约2400名学生使用 06-30 04:13
反剽窃论文测谎仪引发高校地震 06-11 02:39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