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述三峡集团资产财务部人士测算,“与银行长期贷款利率相比,利用债券融资,每年可降低工程投资约3亿多元。”
更重要的是,企业债融资改变了三峡总公司单纯依赖政策性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状况,使三峡工程募资逐渐从国家支持走向市场化。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三峡还在设备招标过程中创造性地引进了国外优惠资金。
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进口机电设备的招标为例,三峡总公司利用竞争性招标的有利条件,不仅引进了设备和技术,还同时获得了国外优惠商业贷款。这些信贷资金不仅期限长、利率低、而且协议条款优越。
整体上市
(2003年-2009年)
2003年7月10日1时31分,又是一个三峡建设史上重要的日子,三峡工程第一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2号机组实现并网发电。这意味着三峡进入到第三期工程。
对于整个三峡工程的财务而言,这无疑具有转折性意义,三峡总公司开始通过发电收益有了正现金流。三峡工程从投入期进入到现金收获期,而三峡工程的融资手段也再次发生方向性转变。
“在2001年年底,三峡总公司就开始讨论改制上市的议程,在2002年改制重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后,我们立即进行商业化改组,以葛洲坝电站资产为基础,组建长江电力股份公司。”杨亚告诉记者,“通过设立长江电力,开通股权融资通道,为三峡总公司建立了一个新的资本平台”。
2003年11月18日,长江电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加上债务融资共187亿元收购了总公司首批投产的4台机组。
此后,长江电力又通过数次资本运作相继收购母公司三峡总公司机组。
2009年5月,长江电力在长达一年的停牌后终于宣布,将以承接债务、向三峡总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出资1075亿元收购三峡总公司持有的剩余所有18台机组。
千亿规模的大手笔,在证券业再次引起波澜。而至此,三峡总公司承建的全部26台机组全部装入上市公司中,三峡由此实现整体上市。
“长江电力上市之后,三峡工程的融资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上市公司募集的资本被用来收购三峡投产的发电机组。而三峡总公司通过转让机组获得现金,来支持三期工程和金沙江水电资源的建设,通过‘投资建设水电项目--转让已投产资产--投资新项目‘这一循环资本链,带动资本进入水电行业,从而由一个项目型企业变成一个以发电资产为产品的企业。“三峡财务公司总经理金才玖如此形容三峡在资本市场时代的运作模式。
2015年-2017年:收回成本?
7月20日,当三峡水库建库以来的最大洪峰通过大坝时,坝址峰值流量达70000立方米/秒。随着三峡水库水位升高,并于21日晚达到156米,三峡电站26台70万千瓦机组开始满额发电。
这也是三峡机组今年首次达到设计额定出力1820万千瓦,日发电量4亿多千瓦时。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但要收回巨额成本,水电站最主要收益是来自于‘卖电’。”杨亚说。
三峡电站装机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加上已经投产发电的葛洲坝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为1000亿千瓦时。
2010年7月6日,长江电力公布的上半年发电量完成情况显示,三峡电站和葛州坝电站上半年合计发电367万千瓦时,其中三峡电站发电297亿千瓦时。
“由于水电具的季节性的特征,可以肯定的是长江电力下半年业绩要大大好于上半年,根据目前的来水情况,我们预计三峡电站全年可发电815亿千瓦时,加上葛州坝157亿千瓦时,预计长江电力全年可发电972亿千瓦时。“国信证券分析师徐颖真说。
“以目前电价计算,当累计发电量达到10000亿度时,三峡工程的巨额投资就可以收回。”杨亚表示,根据推测,收回成本应该在2015年到2017年之间。
而对于三峡集团来说,三峡工程基本完成并不意味着成长的终结。
到2026年,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项目将全部竣工,三峡总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636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仅水力发电业务年收入将超过6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