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赵正)、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
■秦始皇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秦始皇不是暴君
“民间秦文化研究第一人”李国昌先生翻阅大量史书典籍,通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对秦文化有自己的认识,并对有些历史争议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李国昌先生认为:秦始皇不是暴君,秦始皇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又严格要求别人的君王,他懂得顺应历史的发展,并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做到了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要管,什么时候不管的大胆放手治国理念,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记者 张巍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