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爱国人士”:我是一名大学生,专业是新闻学,在我眼里《华商报》是一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因为它有一大批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这次陕南水灾,我作为其他媒体的实习生很幸运地跟着去采访了,遇到《华商报》的记者,他们都非常敬业、非常优秀,尤其是胡国庆老师,一把年纪了还跟我们这些年轻人一样跋山涉水,着实让我感动,《华商报》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吧!《华商报》的新闻理念也特别新,这次去灾区也见识了你们的视频报道,我们只有文字,你们却在华商网上传了现场的视频,我感觉效果非常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我感觉你们的新闻还是不够猛,力度还不是很大,可以考虑在全国设立记者站,我相信 《华商报》的明天会更好。
读者刘阳(某集团网络管理员):其一,在网络铺天盖地的今天,是否能让读者从这样一个传统的报纸平面上,得到更多的不同于网络的新闻和知识;其二,错别字比较多;其三,广告占版面太大,同源新闻较多。
读者张林 (广告策划):《华商报》内容丰富,但无论是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形式都缺乏创新高度,放弃了挖掘新闻事件背后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关联,失去了新闻的深度感,对一些经常发生的社会新闻事件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读者杨睿 (在读研究生):现在是“新闻快餐”时代,《华商报》多是一些小稿,只是报道了新闻的现象,并未挖掘现象背后的意义。我希望《华商报》可以多增加一些深度报道。
华商报记者 马群 整理
■参与方式
拨打华商新闻热线:029-88880000
QQ:200802982
E-mail:88880000@mail.huash.com
华商论坛:陕西论坛版块(bbs.hsw.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