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俩太低
连续被3家买主识破
万事俱备,不法矿主和受委托的中介人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一个个各显神通,四处疯狂寻觅“猎物”。
为更具迷惑性,他们炮制出了一个陕西知名地质工程师冯某,伪造了冯某的身份证和以冯某的名义做出的“矿产含量承诺书”,并指使一个年轻同伙冒充“冯老工程师”的孙子,谈判时说图纸是买来的“真家伙”,并且现场演双簧给冯的“孙子”支付了10万元“图纸费”。
2007年7月,矿主刘静一、赵某,中介张保民和其外甥高学锋等人利用虚假地质资料,带着工程师的“宝贝孙子”窜到我省洛阳市,几个人轮番上阵,终于和该市一家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书,以2900万元转让了手中的探矿权,并骗取了这家公司的100万元定金。
不料,钱还没有暖热,洛阳公司股东发现端倪,以最快的速度到陕西国土厅调查核实,发现地质资料有假立即报案,100万元定金有惊无险,很快从骗子手里被追回。
2007年8月,这伙人又盯住我省栾川县重点出击。该县一家黑色金属企业和钼业公司先后与他们接触谈判。怎奈枉费心机,当这两家企业对相关图纸仔细核对,并奔赴陕西矿山现场实地考察后,皆发现其中有诈,从此不再接招了。
“新人加盟”
做成6000万元大生意
“商机”在这伙骗子黔驴技穷之际出现了。
2008年1月,一个偶然机会,受委托卖矿的韩保平与他的大贵人——33岁的年轻人李新涛邂逅了。通过李新涛介绍,在洛阳一带神通广大的企业老总焦守君和这帮骗子结识并成为同盟。焦守君施展神通做中介,找到了大买主原鹤煤集团的董事长李永新,在李安排下成功出手,骗取了6000万元巨款,制造出鹤壁建市以来企业被骗数额最大的一起惊天大案。
李新涛在法庭上供述,其实他在见到韩保平不久,就心里不踏实,专门到陕西依照身份证上的信息核实“老专家冯某”的底细,知道了此证是伪造的,老专家并不存在。
曾经在法庭上作证的多名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人士证实,他们公司先后两次派人到陕西实地考察,在卖矿方不保证图纸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焦守君对此进行了担保,于是他们就签订了相关协议、合同。
2008年2月初,鹤壁迎宾馆。在卖方、中介方精心设计下,蓄谋已久的大买卖马上就开始“收袋子”了,但是陕西卖矿方刘静一等和买卖中介方焦守君发生了重大分歧,买方要求卖方对地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陕西方面知道深浅,拒不答应此条款。
煮熟的鸭子不能就这样子眼睁睁看着飞了。焦守君想极力促成这桩大买卖,再次找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商谈,之后不知何故买方居然就把这个条款去掉了。但是,协议中有关图纸真实性的责任承担方,由原来的卖矿方变更为焦守君的中介公司,条件是卖方私下再给焦守君200万元。
2月29日,卖方代表赵某等、中介方代表焦守君分别与鹤煤集团签订4500万元的《股权转让协议》和1500万元的《居间合同》转让了探矿权。
至此,陕西一帮骗子得款4500万元,焦守君入账1500万元,合同签完后又得到200万元“图纸真实性担保费”,共计1700万元入了账。不久后,鹤煤集团办理了陕西鑫山矿业公司股权转让工商登记相关事项。
巨骗素描
“模范丈夫”、“收藏家”?
事后,鹤煤集团聘请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大队进行地质勘探,事情真相大白。鹤壁市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一伙骗子相继落网。
据卖矿的刘静一供述,他们公司3人得款4500万元,缴税680万元,他得了160万元,赵某得了12万元,其余的都给赵某某了。刘自称“模范丈夫”,骗来的钱,他花50多万元买了套房子,其他的都给老婆儿子了。
焦守君则认为自己是“收藏专家”,是个品位极高的人。到手的1500万元,他除了给这桩交易的引路人韩保平、李新涛120万元外,在洛阳市连续购买了3套房产,还花了24.5万元购置了一辆轿车,其他的全部购买藏品了。因为藏品是他大半辈子打通关节、沟通社会关系所向披靡的“通行证”。
其他参与行骗者所获赃款基本都用于买车购房。
罪有应得
9人因此案被判刑
今年7月21日,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利用转让探矿权进行诈骗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矿主之一的刘静一参与诈骗犯罪两起,骗取6100万元,系主犯,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介焦守君参与一起,骗取6000万元,系主犯,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张保民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2万元。
韩保平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400万元。
李新涛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10万元。
高学锋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3万元。
此外,矿主之一的赵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12万元。
修改图纸的退休老工程师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万元。
裴某(女)明知焦守君系犯罪的人,仍为其提供便利,帮助逃匿,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涉案的6000万元赃款,依法予以追缴,返还给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桩惊天诈骗大案,随着法院的庄严判决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这一骗局的发生,对于国有企业如何规范管理、加强决策监督引发的反思和教训,远未画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