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园村的垃圾场派专人执法,禁止倾倒垃圾,但8月17日,渣土车依旧在此处倾倒垃圾 华商报记者 芮潇潇 摄
150余亩沙滩地竟然成了垃圾场。渭南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渭南市执法局)3次书面督办整改,要求坚决制止乱倒垃圾现象,但无任何效果。经记者调查,原来,渭南市执法局第一执法大队在这片非法垃圾场也有30亩“自留地”。
■交20元可进入倾倒垃圾
8月17日下午,站在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山上,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办农园村村民翟渭平皱紧了眉头。他指着不远处的村庄说,7年了,渭南市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点点向村庄靠近,农园村的150亩土地上,堆起了眼前这高达近20米的垃圾山。
据村民们讲,这150亩土地紧靠渭河防洪堤,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在此挖沙卖钱,形成了一个个大坑。后来复耕种上了瓜果、庄稼。但在2003年,时任村主任的张某将这片土地变成了收费垃圾场。渭南城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从此,这大片的庄稼地就变成了越来越高的垃圾山。
指着散发着恶臭的生活垃圾,捂着鼻子的村民们气愤地说,因为渭南市执法局第一大队也在这150亩地中承包了30亩地用于倾倒垃圾,导致多年来村民反映的垃圾占用农田、污染环境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在记者采访中,占去成片土地的垃圾山上,一辆辆渣土车、垃圾车卷起漫天黄尘飞驰而来,只需在入口交20元的费用即可进入场内倾倒垃圾。
■6月份曾三次下发督办单
一个未经审批的垃圾场,为什么能运行7年之久?记者了解到,渭南市临渭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上报给区政府的有关报告中称,该建筑垃圾消纳场是原农园村村主任张某承包的沙荒坑地,共计150.98亩。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今年6月9日、6月20日、6月29日,渭南市执法局三次下发给向阳执法大队和城东建筑垃圾消纳场的业务工作督办单,“接到媒体反映你大队辖区老城街滨河大道东侧农园村内乱倒建筑垃圾……要求你大队予以高度重视,坚决制止,严管重罚……”然而,两个月过去了,这里非法倾倒垃圾的现象没有任何改观。
■该局表示租赁合同已终止
一份临渭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上报给区政府的报告中显示,“2007年4月10日,市执法局一大队与农园村村民朱某签订了30亩沙荒坑地的租赁合同(合同时间不限、填埋完为止),用作建筑垃圾消纳场地……2008年元月,执法局一大队将该垃圾消纳场的经营权转包给李家堡村民骆某,骆某付租金6万元……目前倾倒垃圾占用20亩,还剩余10亩。”
8月18日,渭南市执法局一位姓杨的副局长表示,他们已多次接到群众反映该垃圾场问题,按规定,此处目前不能倒建筑垃圾,更不要说生活垃圾。执法局一大队租赁的30亩土地倾倒垃圾的合同已经终止,目前已不允许再在此处倾倒垃圾。
渭南市执法局一大队副大队长李某说,他们现在每天派人现场执法,禁止再在此处倾倒垃圾。但当记者问为什么禁而不止时,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
渭南市土地局城区中队一位李姓工作人员称,这片土地做垃圾场使用,土地部门没有相关审批。华商报记者 芮潇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