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我国"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于今年国庆期间开园、西安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公室22日召开媒体见面会,详细介绍了公园有关情况,以下是管理部门回答记者提问的详细内容。
1、问:为什么要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答:大明宫遗址是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之一,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遗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我国"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西安城市的发展,这片区域由于距城中心区较近,遗址已被现代城市叠加,形成大面积的城市棚户区,群众生活质量低、治安差,遗址保护更是面临严重威胁、为了保护遗址、传承文明,彻底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良性互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古迹遗址保护中心(ICMOS)等国际组织及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才有了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
2、问:如何评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世界古遗址保护史上的地位?
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是世界古遗址保护中心确定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和谐共生"这一世界性命题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3、问:历时三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即将盛大开园,你们在规划设计和文物保护方面秉承怎样的理念?
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文化工程,设计中既要解决大遗址保护展示等多种难题,又必须满足"丝绸之路"申遗的要求,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启动之初,我们根据"文物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基本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和大遗址保护"从传统的专业性保护到社会性保护、从单一的行业性保护到政府性保护、从被动的限制性保护到主动的引导性保护"的思路,本着体现文物及其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和谐共生。
4、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留存至今的遗址主要有哪些、截至开园,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已经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大量发掘研究,但考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遗址公园内已确认的遗址主要有丹凤门、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宫墙遗址,以及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徳殿、三清殿、大福殿、望仙台、御道、太液池等宫殿建筑遗址,以这些遗址为基础清晰地构成了大明宫遗址的皇宫建筑结构、目前共完成考古普探面积280万平米,重点勘探20余万平米,考古试掘2.5万平米,取得考古成果近20项,并且引入城市坐标测绘,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5、问: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对外宣传说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东方龙头,请问大明宫对申遗成功有多大把握?
答:东方大(土)遗址保护与展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文物保护的一个新课题,大明宫遗址区的保护与展示,是我国在大(土)遗址保护领域的一个探索、东方大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还处在不断修订和完善当中、但是申遗成功是我们的目标,2008至2010年,大明宫保护办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巨大的努力,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邀请世界古迹遗址保护中心(ICMOS)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参与论证,所有的建设工作,都严格在世界古迹遗址保护中心(ICMOS)和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进行,力争申遗成功。
6、问:听说你们还派出车队重走丝绸之路,从长安到罗马,助推丝绸之路申遗,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有这么一回事、8月8日,申遗车队从大明宫出发,开始丝绸之路复兴之旅,我们是联合主办单位,也是参与者,大家都有个美好愿望,希望丝路申遗成功,但过程还会很长,对此我们有准备。
7、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的建设项目是否都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古迹遗址保护中心等国际机构、国家文物局等中央部委指导下进行的、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同年,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列为首批重点示范工程;200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实施方案》;2008年,省发改委批准项目立项,标志着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全面启动。
不仅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整体项目需要立项,包括园内的重要单体项目,也经过严格的考古勘测,将方案上报不同级别文物主管部门,并经过专家组论证,才开始施工建设。
8、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实施保护展示工程,会不会对遗址本体造成破坏?
答:不会对遗址本体有任何破坏、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出发点就是要保护遗址、传承文明、因此,我们所有的建设都是在经过认真考古勘探之后,确定没有遗址、遗迹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经过专家论证,确保不会对遗址本体造成破坏、有损遗址的设计方案,即使再好,我们也不会采纳,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以丹凤门为例,我们采用轻钢结构,在原遗址上加了一个保护罩,轻钢结构基点距离遗址还有一段距离,确保遗址不受到破坏、
9、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在大遗址保护方面有何创新?
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展示方案,邀请了国内外在遗址保护方面一流专家团队参与规划设计,并经过充分论证、创新点体现在:
一、整体保护,整体展示;
二、是大规模,完整保护,这么大体量的遗址保护展示项目,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三、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夯土层进行修复,加固,确保遗址能够传承下去,这种保护展示手法,既具有东方大遗址保护的理念,也有国际大遗址保护的先进经验、同时,利用多媒体系统展示拍摄的3DIMAX电影《大明宫传奇》,球幕电影《飞跃大明宫》,这些影片除了美国,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都没有做过。再例如紫宸殿遗址,我们是在地面以上做了隔离层,这个项目首先利用树木,修剪出紫宸殿的意象,通过轻钢和原木勾勒出宫殿轮廓,形象非常丰富、这种轻钢与树木结合的展示设计,在遗址保护展示历史上也很少见。
10、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面积是多少?
答:遗址的考古发掘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2004年,经过考古部门勘测,初步确定了大明宫遗址面积为3.2平方公里、但考虑到要确保遗址安全,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适当扩大了范围,将面积增加到3.5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准确的。
11、问:大明宫遗址区有许多城中村,村民搬迁之后生活如何保障?
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3.5平方公里,有5个城中村、89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将近10万人口,要说人人都愿意搬,也不现实,但是我们的搬迁政策很优惠,而且遗址公园的建设就是要改变道北落后的面貌,这是一项民生工程,这就赢得了90%以上搬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少数不愿搬迁的,我们的动迁人员通过细致、耐心地做工作,讲政策,最终也都取得理解和支持、毕竟城市要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提高,这是大势所趋,让每个搬迁户从中受益,提升生活幸福指数,这是我们不懈的目标和追求。
12、问:大明宫遗址保护前期投资是多少?
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投资是120亿元,其中,搬迁安置费用约90亿元;考古、文物保护展示及公园建设约30亿元、
13、问:目前,遗址公园里并没有太多建筑,文物保护及景观建设的30亿元主要花在哪里?
答: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是复建大明宫,因此不会有太多宏大建筑,30亿元主要用于遗址本体的保护展示及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例如7.8公里长的宫墙、18座宫门、太液池、博物馆和大量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导示系统等项目,都是不小的投资、
14、问:120亿元投资从哪里来的?
答: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投资巨大,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显然不现实,我们遵循五项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相结合;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
15、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否免费开放,里面有哪些收费项目,是怎么制定这个标准的?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以大明宫遗址本体为基础,建设的一个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后,大部分区域是免费开放的,收费区仅限于遗址密集区,目的在于限制人流、除此之外,园区的3D影院和一些文艺演出也是收费的,所有收费项目,都是经过省市物价部门审核的。
16、问:遗址公园收费区的门票是多少钱,是通票吗?
答:我们实行一票制,从今年"十一"到明年"五一",门票60元。
17、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都有哪些看点?
答: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是一项以展示盛唐文化、盛世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景观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文物保护示范园区和民生工程。
开园后将形成六大亮点和十个典型游览景点
六大亮点具体为:
一是由8公里宫墙、宫门、中轴构成的大规模遗址格局形制;
二是独特的东方古建筑遗址地标性标识,如紫宸殿、含耀门等;
三是科学的复原研究基础上建设的微缩景观;
四是集考古、科研、科普、游艺和旅游为一体的遗址中心;
五是以IMAX3D电影、实物、电子、模型和标牌合而为一的遗址阐释系统;
六是"月光大明宫"的夜景观系统、
十个典型游览景点:一是游客中心、丹凤门景点;二是中轴景点;三是太液池;四是麟德殿;五是遗址中心;六是玄武门、重玄门及北夹城运动区;七是三清殿、大福殿、炕底寨原村址及部分村庄展示区;八是宫苑区内园林景观及雕塑;九是南宫墙中国书法博物馆、唐三彩博物馆等;十是东宫墙休闲区、此外,大明宫里面有很多宝贝、有的亮点是世界级的,比如IMAX3D影院、遗址解说系统都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遗址中心是由旧仓库改造而来,内部设计是由牛津大学来完成。
18、问:游客在游览时是否有机会体验现场考古?
答:开园后,考古将持续进行,游客和市民可以近距离参观大明宫考古工作,对考古工作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接受免费培训,参与其中,体验考古乐趣、珍爱我们的历史文化。
19、问:遗址公园开放后,大量游客参观,会不会对遗址造成破坏?
答:我们对遗址保护做了充分的论证,未搬迁前每天有10万人在遗址上生活和工作,相当于每年3700万人次的游览压力、开园后,我们预计的年付费游客总量200万人次,平均每天也就5000人次、此外,我们还通过收费来调节客流,不会对遗址造成破坏。
20、问:国庆开园期间,都有哪些重要活动?
答:开园期间,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主会场,上海世博会大明宫馆、曲江景区、城墙景区为分会场,举行以下活动:
1、大明宫国际圣殿艺术节
2、古城发展与大遗址保护学术会议
3、丝绸之路沿线艺术展演、国家主题日
4、"大明宫-世界的遗产"学术会议
5、UIA亚澳地区建筑遗产保护学术会议
6、长安雅集活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