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性泡沫餐盒穿上“降解”的“马夹”在市场上“游走”,不少市民致电记者反映,仍有不少门店还在销售和使用一次性泡沫餐盒。对此,市民呼吁——
>>>我行我素偷卖“毒餐盒”
2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沙市洪垸菜场,在菜场门口的一家杂货店内,记者问道:“有没有一次性泡沫餐盒?”老板打量了一下记者,摇了摇头说“没有,那东西不能卖?”
但当记者告知要5件餐盒时,老板又立马改口,“等哈,屋里面好像还有一点。”随后便从屋内拿出一件一次性泡沫餐盒。记者借机探头查看,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屋内潮气很重,在屋角凌乱地堆放着近30件泡沫餐盒。
在旁边的一家调味品店内,同样在销售一次性泡沫餐盒。
>>>利益诱因使用泡沫餐盒
昨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在沙市大学门口的一家快餐车前看到,多个盛满菜肴的菜盒摆放在餐车上,女老板腋下夹着一提一次性泡沫餐盒,左手端着一个餐盒,右手拿勺子往里面盛菜,应接不暇。旁边一个小伙子正在往泡沫饭盒内装米饭。“这一片的餐馆都是用的这种,用贵的成本太高了,划不来,要亏本的。”老板娘介绍,每天需要使用泡沫塑料饭盒200多只。本来一个盒饭才几块钱,如果使用质量好的饭盒,做生意就要亏本,但提价的话就留不住顾客。况且使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发现谁吃了有问题。
旁边一家小餐馆的李姓老板坦言,泡沫饭盒只要几分钱一个,相对于5毛钱左右1个的环保饭盒来说,她自然会选择前者。“除非同行们统一换质量好的饭盒,统一提高价格能杜绝泡沫饭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可降解的环保餐盒由于成本较高,一些餐馆打包时大都需要顾客自己花钱买,而泡沫餐盒则由店家免费提供。
>>>倍感无奈“被”用“毒餐盒”
在文化宫路一家小餐馆内,当记者要求用饭盒打包时,店员拿出一个一次性泡沫餐盒。当记者对这种轻轻一掰就会裂开的餐盒表示质疑时,店老板态度冷淡地说:“现在市面上都用这样的餐盒,没其他的了。”
市民张先生介绍,现在天气热,为了省心图方便点快餐,餐馆每次都是用这种一次性泡沫餐盒打包的。
一位正在使用泡沫饭盒就餐的居民介绍,对这种餐盒的卫生和安全问题也有所耳闻,也担心过,“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小饭店都用这个,我也没法选择。”
记者又接连暗访了多家餐馆、小吃店,当问及有没有比较好的快餐盒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没有,只有这一种。”在附近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发现该超市所使用的都是可降解的环保餐盒,上面印有QS质量安全和可回收的标志。
>>>十年禁“白”“白毒”依然故我
国家早在10年前就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泡沫餐盒。而在沙市江津湖一角,记者却发现,一些泡沫餐盒漂浮在水面上;在长港路沿途,泡沫餐盒被扔得到处都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
“这种泡沫餐盒蛮烦人。”在此扫地的环卫工人说,每次起风,这种泡沫餐盒就被吹得到处都是。很多人也不自觉,吃完了就往旁边一甩。
据了解,这种泡沫餐具用完废弃后难于回收利用,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腐烂降解,对土壤和空气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听说过“可降解”餐盒,但对具体含义知之甚少,以为只要印上“可降解”字样的就是环保餐盒,认为对环境应该没有多大影响,也没想过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看着遍地的“白色垃圾”,附近一家手机店的老板张先生不禁感叹:“难道真没有办法整治吗?”
张先生建议,“禁白”最主要的生力军仍是广大消费者,泡沫餐盒最终损害的是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希望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爱护我们的公共环境。
>>>市民呼吁 严查“毒餐盒”
采访中,对于“毒餐盒”封杀10年,依旧“魅影不绝”,很多市民为此感慨。“消费者对垃圾餐盒了解不充分,无意间使用了这些餐盒,也在不经意间帮助这些有毒餐盒死灰复燃。”
市民黄先生说,小小餐盒,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整治要重拳猛击。希望本报记者切实担当起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之责,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利用媒体特有的舆论监督功效,对“一次性泡沫餐具”展开深度报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立即行动起来,对一次性泡沫餐具进行彻底封杀。
市民周女士说,最主要是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让市民了解泡沫快餐盒的危害,自觉杜绝“白色污染”,提倡市民自带餐具,或是在店里吃完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