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面已经倾斜成了45度,不能正常通行
这桥,已经是第三次垮了!村民要吃要喝,没办法只能冒险爬过去,可是,眼见开学了,孩子们怎么办?
一小时20人冒死爬危桥
8月25日下午,76岁的何改朝老人在洛南县柏峪寺乡赶完集,来到洛河边的杨河桥。他无奈地望了望,便蹲下来抽烟。
这座桥在7月23日被洪水冲坏,桥南边引桥已出现了一个约8米长、4米宽、6米深的大坑,桥头严重倾斜,仅靠6根粗钢索紧紧拉着。
桥长98米、宽4米,桥面是木板,固定在钢索上,但此时桥面已经倾斜成了45度,不能正常通行。
尽管如此,还是有3名60岁左右的村民,手脚并用,从桥上像耍杂技一样,走了过来。
此时,远处河道里,一个青年拿着一根木杆,慢慢从河水里蹚了过去。何改朝看了看,猛吸了一口烟,起身说:“哎,咱就从这里过吧。”
他紧了紧裤腰带,再用绳子将20多斤面粉拴在腰上。
“要过,也只能两个一起过,一个人也危险,人多了也危险。”此时,等着过桥的人已有五六个。说话的是何改朝的邻居,65岁的刘黑灿。他介绍说,寺坡乡人与这里临界,也常走杨河桥。
杨河村一个张姓村民说,这桥是本村400多口人的唯一出路,平时每天有100多辆摩托车通过,现在桥垮了一个多月,还没见维修。最担心的是马上开学了,有40多个学生咋办。
该村会计郝振义说:“刚开始在北桥头阻止过大家,可没其他路可走。”说完,他也冒险爬上了危桥。
记者算了一下,当日下午2时25分至3时25分,有20个村民从危桥上爬过,年纪最轻的也在50来岁。
19年间垮了3次
说起这桥,村民们摇头不已。
村民王必瑞说,这座桥80年代时在西边一些,后来桥基被冲没了,桥就挪到现在这里。1991年,他承包了新桥建桥基工程,在河道里挖了4米深的坑,此桥几经冲毁,但基础一直没啥问题。
2003年8月28日,洪水再次将此桥冲毁。2004年,政府拨款,用水泥加固了引桥的石缝。没曾想,2009年正月初一,因烧香行人较多踩断钢索,有五六个人从桥上摔下去。
今年7月23日,一场洪水又一次将才修复一年的桥冲毁。
柏峪寺乡党委书记何伟雄说,开始只是在杨河村北头安排警示标志,对于南头确实疏忽了,不过会立即纠正。
政府想修桥 苦于没资金
“我们希望政府能好好修一座桥,不要修了坏、坏了修,劳民伤财。”杨河村村民张水生说。
对此,柏峪寺乡党委书记何伟雄深有苦衷。他说,杨河桥的确垮过几次,原因主要是宽度太大,钢索拉不住。
为修这座桥,他们历届领导和人大代表,均在县两会上写过提案,但一直未能立项。他算了算,即使修这样简单的钢索桥,也需要15万元左右。每次坏了,修一次就要5万元。
何伟雄说,这次723洪灾之后,他们将灾情上报县政府,同时在积极筹集资金,想尽快修复。目前,只筹集到了3万元,其中村上筹资1万元,罗汉洞景点投资1万元,乡上补贴1万元,剩下2万元正在向上级政府争取。至于迟迟没有动工修复,他说主要还是想多争取资金,尽量修好点。当然,按村民要求建一座水泥大桥,何伟雄说,“需要300万呢,如果政府不立项,很难实现”。
何伟雄表示,为了解决村民出行和学生上学,他们将引导村民从附近1.5公里的一座桥上通行,同时安排该村40多名学生住在学校。本报记者 李杰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