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广州三元里,重庆张氏兄弟持刀劫持一名女子与警方对峙,谈判专家(左四)成功解救人质。杨曦摄
◎不能太帅,外形不能魁梧,也不能太瘦,最好是有点矮、有点胖,容易得到劫持者的信任
◎起码掌握十门以上学科知识,这样的人才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成为劫持者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做人质的“替代品”和劫持者口头上的“沙袋”
◎击毙劫匪不是最大成功,保护人质与劫持者的生命安全是最高目标
在香港游客马尼拉遭劫持事件中,菲律宾警方本打算让劫匪门多萨的弟弟格雷戈里奥到现场感化门多萨,不料却因其携带了手枪而被警方带走,由此刺激了门多萨。
“亲情感化是谈判技巧之一,但菲律宾警方事前没有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本来这是一步好棋,可惜没下好。”曾创下用手枪击毙歹徒救人质先例的武警汕头市支队支队长魏文涛如此评析。
近年来,劫持人质事件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在处置此类突发事件时,警方解救队伍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类特殊身份的人物———谈判专家。谈判技巧是一门学问,看上去是耍耍嘴皮子,可一句话不慎,就有可能搭上性命,比狙击手百步穿杨更加惊心动魄。
谈判专家如何用嘴皮子从刀枪下解救出人质?香港游客马尼拉遭劫持事件,谈判专家是否应该发挥作用?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多位国内外谈判专家,借鉴国际前沿的人质谈判研究,结合广东近年来处置劫持人质的一些实战案例,多维度解读谈判专家在危机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