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
救援 消防员含泪营救
飞机在持续爆炸,每一次爆炸像黑夜中升起一个太阳;一名10来岁的女孩胳膊皮肤被烧伤
21点43分,伊春机场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徐鹏和他的7个战友接到救援要求。随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太惨了,四处都是火光,飞机在草地上摔成了好几截。看上去就像一条被剁碎了的鱼。”他说:“22点我们赶到现场,当时飞机还在不断爆炸。为了控制火势我们只好用泡沫枪灭火,好些乘客的遗体都淹在泡沫里了。”
从机场跑道尽头,到飞机坠毁的草地,救援人员需要翻过一个土坡。
24日那一夜,消防队战士邹文吉翻过这座土坡后险些流泪。
他说,发生坠机以前这里到处是青草和野花以及挺拔的白杨树。可在24日,他能看见的只有散落在四处喷吐着蓝色火苗的飞机残骸和挂在树上的衣服。
“一个小女孩,十来岁,两个胳膊上的皮都烧没了,我问她疼不?她对我说疼。当时心就和针扎的一样。”他说,在自己抱起小女孩以前,女孩被一名穿黑衣的妇女抱在怀里,女孩刚被抱走,那位妇女就瘫在别的战士怀里。
“妇女一定不是女孩的母亲,但我想一定是母爱让她抱了孩子这么久。”邹文吉揉着鼻子说,这很让他感动。
22点10分,伊春的武警官兵等救援人员陆续赶到现场。
“我没有受伤,但是眼前的场景太恐怖了,飞机在持续地爆炸,每一次爆炸就像在黑夜里升起了一个太阳。”一名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说,尽管消防队员在奋力的压制火焰,但他还是能经常看见腾空而起的烈焰和浓烟。
22:20许
救治:医生赶路300公里支援
佳木斯市调来30多名医护人员,有的长途跋涉300多公里赶来;当地官员表示,有信心把幸存者从伤痛中拯救出来
沿机场向北可来到伊春市康复医院,8·24坠机事件发生后,这里在第一时间内收治了13名伤员。
“就像打仗一样,一刻都不敢松懈,”康复医院烧伤科黄主任说,医院收治的坠机患者都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这些幸存者在烈焰和浓烟的灼伤下入院,都呈现体内液体溶入到组织间隙的症状。有些人肿胀的像一个皮球。
“不过幸运地是,出事后前来支援的医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比如佳木斯市就调来了30多名医护人员。”他说“这些医生都是坐着120急救车,长途跋涉300公里赶来的。”
“毫无疑问,我们在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医生纪春明挥舞着沾满鲜血的乳胶手套说,有一名女性患者入院的时候身上的烧伤面积达到了99%,换句话说就是除了腋下的皮肤没有受损,其余的皮肤都已消失了。
为了拯救这名患者,10个小时内,纪春明为这名女士身上切开了13个口子,输进了13000毫升的各种药液。“尽管我们知道这名患者的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我们一定要让她坚强的活下去。”
“全国各地的医生都在帮我们,我们有信心把幸存者从伤痛中拯救出来。”伊春市卫生局一位官员说。
25日
寻亲:靠手表认出哥哥遗体
阳光下,一字排开的不锈钢担架,摆在伊春市殡仪馆的停尸房前。
“大个子的被烧成小个子,小个子被烧成一团了”一位殡仪馆的女员工说,现在已不让女员工插手此事。
空难发生后,遇难者的家属纷纷赶到殡仪馆。
赴母亲葬礼途中遇难
事发时,白女士正在飞机场等候侄儿乘坐的飞机。“我来接他(侄儿)是担心他会很难过,因为今天是他母亲出殡的日子。”25日,伊春市殡仪馆内,白女士抹着眼泪说,侄儿在深圳做生意,这次刚回来原本要参加母亲的葬礼,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我那个侄子可好了,平时笑嘻嘻地,”她说,短短几天两位亲人相继撒手人寰。
遗体焦煳很难辨认
“要不是看见手腕上的那块手表,压根就没法认出来那具遗体是我哥哥。”
在殡仪馆门前,一位死者家属说,即便认出了手表,也不敢确认面前这具焦煳的遗体,就是自己失去的亲人。“以前他(遇难者)植入过心脏起搏器,可在遗体里我们并没发现,如果不是烧化了,那就是我们认错人了。”
赵女士的女儿在这次空难中遇难。她没有找到女儿的遗体,“孩子以前是在外地读书学跳舞的,一回家就搂着我的脖子亲,现在我不知道怎么把她带回家。”
8月24日
20:51 客机VD8387从哈尔滨起飞
21:00 伊春林都机场上空天气晴好,能见度8000米
21:09 机场上空起雾,能见度下降至2800米,但无重要云团
21:35 客机找到降落跑道,获得落地许可
21:38 客机在跑道正东1000米处,断成两截
21:41 伊春机场启动一级应急救援预案
21:50 机场消防员发现失事客机
22:10 伊春武警等救援队赶到
22:55 林都机场能见度600米,即将关闭
8月25日
3:00 确认遇难者42人
本报记者 崔木杨 伊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