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香港民众走上街头,悼念人质事件死难者本组图片由人民图片提供

在港菲律宾人同悼死难者
香港特区立法会各政团29日下午联合发起“沉痛哀悼遇难同胞 要求彻查事件真相”游行。
参与游行的市民大都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表示对遇难同胞的悼念。游行队伍出发时已有近3万人,其后不断有港人、广东游客甚至外国人加入,最终参与游行人士多达8万人。
据悉,这次游行的主要诉求包括要求菲律宾政府尽快调查事件的真相,以及向死伤者的家属进行道歉和赔偿,并且允许香港的警方可以介入到调查当中去,尽快找出事件的真相。 据新华社
5特警承认曾向天开枪
菲警方确认8港人为枪手所杀
菲律宾警方29日表示,马尼拉挟持人质事件中,参与营救行动的其中5名特种部队成员承认,他们曾经向天开枪,试图分散枪手的注意力。
此前报道指出,菲律宾警方在人质营救行动中有“打死部分人质”的嫌疑。由此,菲警方决定对参与行动的警员展开大规模子弹弹道测试,命令200人上交其配枪检查。29日,菲律宾警方宣布,经弹道测试,可以“肯定”地说,8名港人均是遭劫持者门多萨所持的大口径、高火力M-16步枪击中。
菲总统下令3周出调查报告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下令,政府跨部门小组“事故检讨委员会”须于三个星期内提交人质事件调查报告。“事故检讨委员会”的5名小组成员之中,除保留司法部长和内政部长外,总统阿基诺拒绝让国家警察总长贝尔索萨、国家调查局局长和国警内部审计部主管担任小组成员,改由3名来自私人组织的代表取代。
香港特区署理警务处长曾伟雄表示,7名香港警务人员已在菲律宾马尼拉参与调查工作,包括已登上肇事旅游巴士搜证、约见相关证人以及做弹道检证等。
但菲律宾传媒报道,当地警方禁止香港法证人员登上旅游巴士调查,只容许他们在外观察。
菲媒体公开凶手接受采访记录
劫持事件中的凶手门多萨,在事发当晚曾接受菲律宾电台的直播访问。当地报章《TheInquirer》取得了这次谈话的内容,有关的副本和磁带已经交给了菲律宾国家调查局。
访问以菲律宾语进行,在当地时间23日下午6时前开始,直至惨剧发生时结束。披露了门多萨与谈判人员沟通过程中逐步失去对谈判人员的信任,以及谈判最终破裂,把枪手推向枪击事件的过程。《TheInquirer》网站公布的谈话内容显示,在采访的第一个阶段,谈判专员向门多萨承诺会重新审查他被革职的个案,但门多萨认为谈判专员的答复是“垃圾”。后来,他发现谈判人员说谎,就在旅游巴士内开了第一枪作为“警告”,但当时他被认为还能保持理性。直到他知道警方拘捕了他的弟弟,门多萨变得非常愤怒,警告会杀害人质,连小朋友也不放过,又不断质问“为何警方对待我弟弟像对待猪一样”。到最后,门多萨愤而挂断电台的电话。
菲警方内部报告自揭8大失误
有香港媒体取得来自菲律宾马尼拉警方凶杀组的11页内部报告,并交与包括香港飞虎队在内的数名香港现役资深警官参阅后,他们的评语是报告涉隐恶扬善,并认为报告显示菲警部署连环犯错、装备不足且出手太迟。
1.承认早知凶手门多萨拥M16自动步枪、手枪、防弹背心,甚至据报有手榴弹。
香港警方评论:若早知凶手具重火力,应尽早在日间突击以制服甚至击毙他。
2.多达56名警员参与营救,但只有2名狙击手及1名侦查员。
香港警方评论:参与营救警员装备及准备不足,人太多反碍手碍脚。
3.特警队事发前曾在附近找旅游大巴试演救人。
香港警方评论:试演方法错误,因试演用的旅游巴士与康泰旅游巴士设计完全不同,无助于拯救。
4.约7时后已听到巴士内传来数声枪声,但危机管理委员会(CMC)没行动,直到司机逃出后称人质被杀(约7时半),CMC才下令攻击队出手营救。
香港警方评论:出手太迟,其实听到枪声警员便应冲上前争取在数分钟内攻入车厢救人。
5.由于车内灯光熄灭、黑暗中能见度是零,起初放弃由狙击手施袭。
香港警方评论:警员装备不足,狙击手若有夜视镜,理应能从车头射杀黑暗中的枪手。
6.攻击队进攻时才发现旅游巴士车窗玻璃太厚太硬,铁锤打不破。
香港警方评论:警员装备不足,理应有炸药或爆破工具。
7.指警员头部曾被枪击,幸有头盔保护。
香港警方评论:报告未有提及装备不足及策划失当,只讲英勇事。
8.最后当持M-16凶手以自动模式乱射,警员才迫于无奈用催泪弹。
香港警方评论:部署及计划失当,其实行动之初便应用催泪弹剥夺凶手开枪杀人能力。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