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结婚不敢把父母请来
赵小玲上研究生的地方是地处北京的国家某部委下属的一个研究所。根据当时的政策,赵小玲顺利地办理了北京户口,身份也成为国家干部。这时,她还结识了后来的丈夫。
"我丈夫家的条件比我好得多,他家一直都反对这门亲事,但他坚持和我结了婚。结婚时,我都没敢叫我的父母来北京,一来是他们的身体不好,二来是害怕父母叫我真名时穿了帮。"赵小玲告诉记者。
直到2003年,她的父母去世,她都没敢告诉自己的丈夫,借口说是出差,偷偷回老家料理后事。"我感觉很对不起他们,他们最后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自己的女婿,我却因为害怕丈夫发现我是假冒别人的身份,不敢把他带回山东老家,只能在父母的病床前放一张我和丈夫的合影。"赵小玲说着落下了眼泪。
"不仅如此,根据单位的规定,父母去世可以领取丧葬费用,我都不敢领取,同样也是害怕我的身份曝光。"赵小玲说。
穿帮史
谨小慎微人口普查中还是被戳穿
赵小玲告诉记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她处处谨小慎微,生怕哪里得罪了别人,被人查个底掉。
在工作中,赵小玲始终兢兢业业,因为她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研究生毕业后,她很快成了单位里业务的领跑者。
在赵小玲的指引下,记者在国家专利局的网站上发现,她("古月荣")成为多项专利技术的持有人,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汽车与铁路的机器铸造方面。
"如果没有这次人口普查,我的身份可能还会继续隐藏下去。但我也感谢这次人口普查,让我终于可以和这个假冒的身份做一个了断。"赵小玲所说的人口普查就是眼下正在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也就是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一直居住在山西临汾的真古月荣发现了自己的名下还有一个与自己身份证号码完全相同的克隆者。
同名俩人一个科技工作者一个农民
真正的古月荣一直居住在山西,她的丈夫告诉本报记者,古月荣的人生轨迹简单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十五年前,古月荣没有上中学,一直在家里干活。后来经人介绍与我认识,我们就结了婚,现在孩子都已经十岁了。"古月荣的丈夫介绍说,现在的古月荣在家开了一家小饭店,生意还算不错。
"这个月上旬,派出所的人到我老婆开的饭店找她,说近期正在进行人口普查,发现在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下还有一个人,除了照片不一样外,其余所有的资料都一致,包括出生地址、原籍地址等。只不过,那个同名者的户籍已迁到了北京。"
古月荣的丈夫与北京警方取得了联系,证实了在北京常住人口系统里,还有一个与自己妻子同名同姓的古月荣。随后,他通过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找到了这个冒名者赵小玲,而此时的赵小玲也知道了自己身份曝光的事,她通过中间人向古月荣传话,表示自己将到山西了结此事。
身份谈判假古月荣见面先道歉
8月15日,在山西的一个小旅馆内,一场关于身份的谈判悄然开始了,本报记者目睹了这次戏剧性的谈判。
赵小玲早上抵达临汾,古月荣夫妇下午两点来到赵小玲的房间。记者面前的古月荣身材不高,体态较胖,与身材高挑但很瘦弱的赵小玲比较起来,古月荣显得要苍老一些,也许是长期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的缘故。
赵小玲上前一把拉住古月荣的手说:"对不起,我也叫古月荣,不过我这个古月荣是假冒你的,我向你道歉!"
真正的古月荣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道歉弄得有些发愣,片刻之后她笑了笑说:"没事,总算是见面了,咱们也该说道说道这个事情了。"
在谈判开始前的闲谈中,古月荣简短地做了自我介绍:"我初中都没上,就在家干活了。现在也已经结婚了,老公做煤炭生意,我开了个小饭店。"
古月荣夫妇开出了条件:"给我30万,我改名字和身份证号码,以后你就是真正的古月荣了……"
对于古月荣的这个条件,赵小玲表示实在是难以满足,虽然她是一个拥有多项专利的科研工作者,但那些专利的受益人都是她所在的研究所,她本人每月只有不到三千元的工资。
于是,在开始后没多久,这场谈判就在双方"再考虑考虑"的托词中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