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女神”安·苏菲·穆特
华商网讯 她的琴声宛如天鹅绒衬底,音色淳厚、别具一格;她的美貌久负盛名。卡拉扬曾公开赞她是“自梅纽因以来最杰出的天才”,而在全世界乐迷的心中,她是“最美丽的小提琴女神”。安·苏菲·穆特之于小提琴演奏者,恰如伦敦爱乐、捷克爱乐等之于交响乐团,是无可争议的金字塔塔尖。4月26日,这位有着小提琴“女神”之称的魅力大师将亮相西安音乐厅。
让大师亨里克·谢林变了一个人的幼女
1970年,只有7岁的穆特参加了前西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她是那届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最终却技压群芳赢得了冠军。遗憾的是,此次得奖后不久,穆特的第一位恩师霍宁伯格教授离开了人世,她不得不寻找新的导师。
最初,穆特的父亲想到了声明显赫、与霍宁伯格教授同样出自卡尔·弗莱什门下的小提琴大师亨里克·谢林。不过,初次见面,谢林根本没拿正眼瞧一下穆特——每天像她这样登门拜访、渴望成名的后生不知有多少。
刚起床的大师,穿着睡衣,翘着二郎腿,一边修指甲一边漫不经心地听面前这个小女孩的演奏。但,当穆特演奏完一首巴赫的《恰空》后,大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走到穆特面前,以诚恳的、还带着几分歉意的口吻对她说:“亲爱的小姑娘,请容许我进去把服装穿戴整齐,我们再来讨论你的演奏。”
虽然谢林没有收穆特为徒——考虑到自己演出繁忙,不想耽误这位小天才的学业,但他还是为她介绍了另一位名师、在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执教的艾达·斯图茨基。正是后者,教会了穆特该如何发展对所演奏作品的概念,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别人,这对穆特影响极其深远。
征服卡拉扬和柏林爱乐的少女
真正让穆特扬名于世、成就辉煌的,还是她后来遇到的、著名的指挥大师卡拉扬。
1976年,13岁的穆特与哥哥一起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在演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她引起了时任音乐节艺术总监的卡拉扬的兴趣,并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前往柏林试奏。
几天后,卡拉扬与乐队的一次排练结束时,穆特走上了柏林爱乐的舞台,大师将这位还有点胖乎乎的小女孩介绍给大家。面对一众资深的音乐家,穆特一点也不畏惧,还是那首“试金石”——《恰空》,她大大方方地将它完整演奏了一遍。
一曲奏完,卡拉扬再次被征服了。老头喜出望外,甚至当场建议乐团与她合作莫扎特《第四协奏曲》。穆特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还嫌卡拉杨给出的速度太慢。不可思议的是,向来以“独断”闻名的大师,这次居然妥协了,而且还面带微笑。
这次试奏结束后,卡拉扬当即邀请穆特参加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从她首次亮相萨尔茨堡音乐节开始,卡拉杨就成了穆特音乐生涯中的“保护神”,使她免去了四处奔波参赛走向成功的漫漫长路。
对切利比达克和慕尼黑爱乐说“不”的小提琴演奏家
穆特拥有完美无暇的琴艺和国色天香般的美貌,这自然使与她合作的指挥家们对她宠爱有加,惟独有这样一次例外。那是她与指挥家中的“怪杰”切利比达克合作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
排练中,切利比达克与他指挥的慕尼黑爱乐乐团以其一贯的缓慢节奏演奏,拒绝迁就穆特的速度。众所周知,切利比达克与卡拉杨是一对“死对头”,而穆特又是卡拉扬一手提携的,切利比达克之所以会那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了。经过多次排练,仍无济于事,这时又是穆特对着这个倔老头大胆的说出了“不”字,毅然离开慕尼黑,那场音乐会被迫取消。
4月26日,小提琴“女神”的声音王道——安·苏菲·穆特西安音乐会,将刷新西安音乐厅的国际类演出的级别,而西安的乐迷也终于迎来机会瞻仰这位小提琴女神的绝代风姿。
编辑:朱羽喆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在北京召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