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演员们倾力表演,以求佳绩 本报记者 于卓 摄

  本报讯(记者 秦子)由省文化厅、省文化交流协会、华商报社主办,省喜剧表演协会承办的第二届陕西省巨隆杯喜剧表演大赛决赛,昨天正式举行,从300多个报名节目中杀出重围的31个佳作冲入最后的决赛,各路高手吹拉弹唱,各显神通,角逐各项大奖。

  大赛的监审组和评委团队阵容强大、大腕云集。监审组由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王小康,文化部舞台精品工程评委、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组成。评委则由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原文艺部副主任王晓,著名文艺评论家、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胡安忍,央视特邀著名导演赵克明,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石国庆,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苏仲乐,西安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杨居礼,西安市话剧院院长翟卫国,第二届陕西省巨隆杯喜剧表演大赛执行主任、省喜剧表演协会会长袁红等组成。

  31个节目赛了整整一天。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组委会还在进行最后的分数统计工作。最后结果将在29日的颁奖晚会上正式公布。据了解,目前上9.90分(满分10分)的有喜剧小品《莎莎莎莎 我爱你》,哑剧小品《候诊室的故事》,喜剧小品《三百元》、《过河巧遇》、《相亲变奏曲》、《缘分》、《城管与小贩》,二人秀《现世活宝》等。

  本次大赛突破了以往大家将喜剧等同于小品的误解,扩大了喜剧表演的范围,仅就进入决赛的作品来说,除了传统的小品、相声外,还有音乐哑剧、独角戏、打击乐小品、口技、二人秀等等,形式多样,几乎囊括了所有具有喜剧元素的艺术形式。

  这次大赛再次彰显了陕西方言的幽默能量。陕西人把吃叫“咥”,合适叫“刚谗(音)”,闲聊叫“谝闲传”,头不叫头,叫“萨(音)”,坏不说坏,叫“失塌”,好也不叫好,叫“嫽”,好得很叫“嫽得太”,“嫽得太”就是好得很。每当这些字眼出现时,现场总会报以会心的笑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有专家就担心,陕西话外地人听不懂,推广很困难,这极大影响了陕西喜剧走向全国。也许,这并不是陕西方言本身的问题。文化传播有一个规律,多从经济高地流向经济洼地;另外,跟是否有领军人物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目前陕西经济还不领先,还缺乏领军人物的时候,我们的方言就得不到外地的重视,甚至还被认为土,尽管陕西方言,特别是关中方言,多是正宗的雅言。所以这需要一个过程。

  从决赛选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专业院团的选手,或者是经常演出的专业选手,业余选手较少,作品相对也较少。这一方面彰显了我省喜剧表演团队的专业化实力,但亦反映出后继人才匮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这更显示出了举办这种大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人必须有平台才能出来。陕西喜剧表演要恢复昔日荣光,首先就得让各路喜剧表演人才走上“台面”,他们有尊严,有希望,陕西喜剧表演才有尊严,才有希望。

  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在陕西掀起了一次喜剧创作和表演的风暴。汉中、铜川、渭南、靖边等县市纷纷举办预选赛,精选节目与西安主赛场PK。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共300个,收到原创剧本200多个,参加演员超千人,大赛规模被业界认为是十余年来陕西喜剧发展的大突破。

  三个矿工演《随礼》不求名次求乐和

  上台当演员,台下咱就是工人

  现在没有随过礼的人可能不多,没有被随礼困扰过的人可能更少,结婚随礼,满月随礼,换新房随礼,看个病人随礼,更有甚者,朋友家换个马桶也得随礼,当然,这个似乎有点夸张,但不管怎样,说起随礼,每个人都是一肚子的话要说。

  史祥和他的同事便以这个社会现象为素材,集体创作了小品《随礼》,并参加了第二届陕西省(巨隆杯)喜剧表演大赛决赛。尽管参加决赛的大多数都是专业选手,但史祥他们并不怯场,咱就是求个重在参与,乐和乐和。他笑着说,上了台,我就是演员,下了台,钳子、扳子、螺丝刀、电工刀、试电笔这五大件腰上一挂,又回归成了电工,该干啥干啥。

  47岁的史祥和同事曾宪武、王会玲,来自铜川矿务局系统,都是普通的基层工人,曾宪武是仓库保管员,王会玲是办公室的内勤。平常生活中,他们也都非常活跃,爱讲个笑话逗个嘴,既开心了自己,也活跃了气氛,但自己演小品,还真没想过。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喜剧表演有什么关系,尽管都爱看小品,都爱讲笑话。

  去年年底单位搞晚会,大家嚷嚷着让他们演个小品,于是乎,“三个臭皮匠临时抱了佛脚,凑到了一起,诸葛亮顶不顶得上不敢说,反正是让大家乐和了。”史祥笑着说。

  当时他们演的是《都是随礼惹的祸》,后来又几经修改,成了这次参赛的作品《随礼》。

  说到创作这个题材的灵感来源,三人哈哈大笑,深有体会嘛。今天婚丧嫁娶,明天升学提干,

  干啥都要随礼,开的工资都不够。史祥笑着说,媳妇都跟我闹矛盾呢,讽刺说,你这人人缘咋那么好呢!

  在《随礼》中,史祥和王会玲演一对夫妇,为了躲避别人送请帖,他以出差为名,几天不敢进家门,没想到一次偷偷溜回家,就不幸撞上了曾宪武扮演的科长上门硬送请帖。夫妇俩设计灌醉了科长,躲过一劫。中间包袱不断,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他们说,现在好多了,第一次上台演出时,紧张得很。大冬天的,天那么冷,演完后,我们几个却是汗流浃背。三人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任何科班经验,如何参加大赛克服表演关,就成为一大难题。

  第一次参加省级大赛,缺乏经验,预赛时他们就吃了亏。在专业选手看来,那错误简直太低级了,什么错误?忘了走台。你说可笑不?史祥说,排练的时候,都是在自己单位,台子不大,可人家正式比赛,换了大台子,由于没有事先走台,他们一下子慌了,最后超了时,扣了分。这次决赛,他们早早就赶到了西安,赶快走台,适应新环境。

  自从演了这个小品,他们在单位有时也觉得不好意思,毕竟一个单位,人都熟。有同事就开玩笑说,你们咋演了个这,不就是一二百元嘛,何必呢!就连家里人也有了“不满”。史祥儿子经常拿他老爸开玩笑,爸,你就不怕别人说你啬皮啊!曾宪武的媳妇则调侃道,整天说你能,看,一演就演个反面角色!不过女儿还是够意思,悄悄给老爸竖起了大拇指,爸,演得好!

  他们三个渐渐在单位出了名,甚至还有外单位要求走穴的。他们还挺高兴,但原则是,以工作为主,毕竟我们是工人,干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秦子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