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荡然无存,曾经的花样年华,早已悄然而逝。 弹指间,“80后”已然长大,但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的他们却仍然怀念童年。 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那永远不能重来也永远只属于80年代的童年…… 00后的他们是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是他们所属的时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快乐是作为儿童的他们永远的话题。 然而享受物质丰富同时,他们的童年却打上了过早的成熟与迷惘的烙印。
房奴 别让房子压垮你 尽管在这个城市,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买房。但对很多年龄往30上赶的“80后”,房子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难题。有了家,才有安心的居所。
蜗居 把自己的壳背上 《蜗居》中的海萍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房奴的缩影:为了买房,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逼迫丈夫伸手向父母要钱付房子首付——因为一套房子。
裸婚 无奈还是时尚? 80后追求返璞归真的爱情,婚姻幸不幸福,跟结婚的仪式隆不隆重没关系,跟结婚的日子也没关系,最重要是两个人心在一起,开心就行了。
奋斗 像麦兜一样改写人生 80后有很多尴尬,但是80后并不缺乏奋斗的精神。有人说,80后没有奋斗。电视里的情节在现实的生活中的确存在。
80后最怀旧动画片 有看过《黑猫警长》吗?还记得每天晚上5:30,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那个有着三只眼的小孩吗?眼睛瞪的像铜铃的黑猫警长。
80后童年最受欢迎零食 80后出生的孩子,可以一边玩着红白机一边嚼着零食。也许现在在电脑边的零食品种更丰富,但是当初面对零食如饥似渴的感觉却不再延续了。
80后十大怀旧游戏 回首童年,除了校园的朗朗书声犹如还在耳边,父母的唠叨使我们厌烦,作为80后,游戏一直都伴随着我们成长,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80后童年的经典玩具 景象模糊了,笑靥退色了,惟当年那颗没来得及打开的纸包糖,《魂斗罗》玩儿过吧!贴纸攒了多少?弹球、水枪、砸炮枪,这些你是否还记得?
80后最怀念电视剧 觉得许文强是世上最帅的男人,幻想自己有小青一样的法术,这些都是我们青春的回忆。电视剧在记录一个时代的同时,也复刻下我们的青春。
80后金曲影视回忆录 那时候你听过谁的歌:杨钰莹?毛宁?小虎队?第一个偶像又是谁?现在依旧还会唱吗?当你哼唱起当年的那些老歌,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感觉?
压力 考试和分数化的“童年”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不是减小了,而是越来越加重了。
忧郁 孩子提前告别童年 现在孩子的童年已被长辈们的溺爱与期望占有了,他们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家长们希望成为五岁的“莫扎特”……
早熟 成人化的“童年” 现在孩子的聪明,不仅仅表现在智商方面的聪明,更表现在为人处世的精明上,都成小人精了,这一代从小吃得精,能不聪明?
孤独 独生子女缺少玩伴 在孩子们的新年愿望中,不少提出想养只小动物,好陪伴自己成长;一名二年级的男生甚至许愿希望妈妈再生个小弟弟,和自己玩打仗游戏。
“00”后 迷恋动画爱上网游 网络上风靡成人的“开心菜园”、“愤怒的小鸟”等游戏让孩子们着迷。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上网,使用爸爸的平板电脑。
“00”后零食 匹萨薯条、可乐热狗 他们一出生就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吃的东西品种多,价格也高得出奇。炸鸡,匹萨,薯条,珍珠奶茶,圈圈堡,可乐,热狗。
“00”后动画片 喜羊羊与灰太狼 现在的小孩看的动画片,只有喜洋洋,再早点有个天线宝宝,没有了圣斗士,变形剑刚,魔神英雄坛,七龙珠,阿拉蕾,黑猫警长的童年。
“00”后 IPAD、PSP席卷儿童 玩具从汽车飞机,智能玩具,IPAD、PSP,Xbox,Wii……都已经应有尽有。孩子们下课后不会再跳皮筋骑马打仗了……
“00”后 爱在网上“偷菜” 21世纪出生的小朋友,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他们游戏的方式更倾向于独立进行智力游戏和网络游戏。
“00”后歌曲 说唱表白秒杀全场 “漫漫人生路,我们勾勾手指我把小杰护,爱跟你分享,谁都不能抢,我们一起来编制爱情网。乍一看你也许不会相信这是00后的爱情表白。
孩子的童年在那里? 孩子,我们的孩子在忙些什么?当父辈们送走了贫穷和愚昧的过去,当我们看着物质和文明疾步向生活走来,当我们伴着时代的脚步迈入了新世纪的大门,看看孩子,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否带着阳光下的背影?他们是否带着朝霞般的微笑? 随便看看一个小区,那院落中你可曾见到几个儿童的影子?随便聊聊一个家庭,那言谈中有几句离得开孩子和学校?孩子、学校、中考、高考、重点班、家长会,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孩子的童年在那里?父母的天伦在那里?这些是否也是今日中国孩子们的一种不幸?【详细】
别让早教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前些年流行一句“永远到底有多远”,如果我们拿来用在早教这是不是可以说“早教到底要多早”。调查显示,3-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众多父母围着孩子的“早教”忙活着,于是,孩子在1岁内开始学认字,3岁内开始学外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某地一名3岁半的女孩已识字4000个,成为幼儿园的“特聘教师”……那些在“早教”路上奔波的父母们,你在教育与快乐中找到平衡了吗?【详细】
父母,请给孩子一点时间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你在晚上静静的花十来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你的答案会是:事业、家庭、孩子、健康、休闲、轻松、享受、受人尊重、有成就感等等。请你按照重要的顺序排列,也许你会发现:孩子很重要很重要,可是你真正为他付出的,却很少--最主要的是不愿意付出时间、另外是不愿意学习正确的方法。【详细】
反思: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童年 现在最忙碌的人群恐怕就要数学生们了,当然了,你会说家长更忙碌,可是家长的忙碌是自己愿意的,孩子的忙碌确是家长要求的,也可以说是家长需要的.试想,孩子知道什么呢?他们这么小,他们的任务本不该这么繁重,但是来自社会,来自家庭的那种紧迫感,逼迫着孩子不得不迈开双腿往前追赶,追赶着父母的希望,追赶着自己也不明白的前途.前途在哪里,前途就在不断的赶场忙碌中.....【详细】
普鲁斯特说:“回忆童年,可从世俗秩序中获得短暂解脱,带来对生活的全新领悟”。我们必须赞美童年,它让艰难尘世变成短暂天堂,不论在何年代,它都是最后的桃花源。我们必须记住童年,它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我们“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但是,要让孩子们的童年成为真正的童年,不受意识形态烧烤,不为世俗私欲侵扰,不因新技术而迷失,也不再有天堑般的差距,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